马来西亚民众不曾忘记义净——他将马来半岛历史提早了700年

“义净是马中交流的先行者,他通过文字记载,让后人了解到古吉打王国当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盛况,了解到马来西亚先民的文化、生活场景,今天吉打州和马来西亚民众都不曾忘记义净。”近期,在义净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上,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的发言,引起人们对义净与中马友好往来的关注。

马来西亚“义净西行与古南海文明”图片展

渡海西行求法,经停马来半岛羯荼国

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进愈加深厚。

早在公元前2至公元前1世纪,已有中国人将铜鼓、铁器、钱币等器物带到马来半岛南部及婆罗洲北部等地区。考古学者曾在马来半岛的柔佛河流域发掘出秦、汉陶器的残片。《汉书•地理志》有对南海交通的记载,其中一些地名据专家考证,就位于今天的马来半岛上。三国孙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刺史吕岱派出康泰和朱应出使扶南等国,扶南就在今天的中南半岛南部。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派出常骏等人,出使南海赤土等国。赤土国的位置,在今天的马来半岛中部。

千百年来,从中国往来马来半岛的,除了外交使节和从事贸易的商人外,还有到印度求法的佛教僧人。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就是义净。

义净是唐代高僧,济南长清人,与法显、玄奘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1300多年前,同样是西行求法的高僧,义净选择了和玄奘不同的路线,他从广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南海、印度洋,历经艰险,最终抵达印度。

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义净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行程和见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其中的羯荼国,就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吉打州。羯荼国这个名称,在中国史籍中仅见于义净的著作,因此显得特别重要。

据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王邦维考证,义净访问羯荼,先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去印度途中,唐咸亨三年九月初到咸亨三年十二月中下旬(672年9月末至673年1月中下旬)。第二次是从印度返回的途中,唐垂拱二年春初至十月(686年1月底至10月)下旬。两次停留加在一起,大概有十三个月。

为何义净要在此处长时间停留?王邦维表示,除了行船要等候季风外,当时的羯荼,不仅地处海路要道,是孟加拉湾西岸的一个重要交通港口,而且自身经济也比较繁荣发达。南来北往的各种人,包括商人、求法的佛教僧人,既有中国人,又有“北方胡”,大多要在这里停留。同时,当地生活条件较好,文化开放包容,西行求法的僧人能得到很好的接待。

在马来半岛,义净不仅仅是一位等待过境的旅者。“义净精通医术,他把中国的中医针灸、草药,以及古印度的医学配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南海诸国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敬仰与尊重。”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济南义净寺住持常净法师介绍。

马来西亚义净登岸地舍利塔遗址

没有义净的记录就没有古吉打王国的历史

今天,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博物馆的建馆史上,赫然写着:“没有义净的记录,就没有古吉打王国的历史。”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马来半岛早期的文明面貌知之甚少。义净首次用文字记录了马来半岛,将马来半岛的历史追溯至公元7世纪,这比已知的14世纪马六甲王朝早了约700年。

根据义净的记录,当时羯荼民众流行用大象来运平底小舟,从而让水陆运输无缝衔接,充分展现了马来西亚先民的智慧和当时商贸活动的活跃。“我在考察义净遗迹过程中,在吉打州找到世世代代以大象运舟为业的家庭,这成为义净记录的最好佐证。”吴恒灿表示。

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还写道:“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得椰子或五或十。”在羯荼玛末河的入海口,义净亲眼目睹了商人们如何将铁与其他货物从外国商船卸下,转运至小船,再沿玛末河深入内陆,与当地人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开展贸易。这一场景令人遐想连篇。

如今,义净法师的珍贵记录,正被考古发现印证。2024年5月,马来西亚考古工作者在吉打州布秧谷地区进行发掘,惊喜地发现了佛像、寺庙遗址及炼铁遗迹,与当年义净的记载十分吻合。“特别是双溪峇都遗址,发现了古炉熔铁区、宗教膜拜区、河堤码头区及行政古楼区。附近小湖下,还有尚未发掘的古船。这不仅是属于马来西亚的,也是东南亚甚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实地探访过遗址现场的吴恒灿感慨地说。

考古还证明,古代布秧谷地区的木材、海产、矿产和香料受到中国商人青睐,中国的纺织品、陶瓷等产品也在当地“被广泛使用”,并传播到马来西亚其他地区和印尼苏门答腊等地。

回顾中马两国的千年交流史,义净的身影熠熠生辉。吴恒灿表示,义净至今受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南亚主流社会普遍尊重。早在2002年,马来西亚教育部所颁行的历史课本在描述古吉打王国历史时,就曾引用义净的记录。此后,马来西亚官方和学术界曾多次举办活动,推介义净、研究义净。

2024年7月,马来西亚国家团结部在吉隆坡举办“义净国际大会”,来自中国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与马来西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致敬这位中马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活动期间,“义净登岸古吉打纪念牌”正式揭牌。主办方专门设立了“义净史料纪念走廊”,用以展示义净生平及其与吉打州的渊源。

义净是中马友谊的桥梁。从山东到世界,义净的求法之路,不仅是一次宗教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用自己的脚步和文字,记录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义净的故事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常净法师表示。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马来半岛   马来西亚   民众   求法   南海   西行   高僧   中国   王国   印度   丝绸之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