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大唐名相狄仁杰之墓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公元630年唐代并州人,唐武周时期历任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转魏州刺史,豫州刺史,是唐代一名著名的宰相。于公元700年病逝于东都洛阳,后被唐睿宗李旦追封为梁国公。

狄仁杰墓(狄梁公墓)位于今洛阳白马寺内靠近齐云塔院西南附近,今墓冢略呈圆形丘、墓碑石若干、碑亭两座。

在梁公墓前立有两块石碑,较大的石碑重立于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吉日(公元1593年8月),碑身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碑高约2.5米、宽0.95米。

由于该碑此前一直无人保护,游人多有刻画题字,已对石碑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鉴于此近年来寺内僧人将石碑用玻璃全部罩住,碑身用宣纸紧覆拓印于上,如此一来碑身上的字迹也显得较为清晰了。

字倒是看的清楚了,但是也发现了个奇怪的问题!此碑身上竟然题刻有有两个年号,一个是明万历时期,另一个则为“大观元年龙图阁学士留守范致虚建祠刻石表墓”,也就是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前后相差486年。据相关记载,在白马寺附近宋代时曾建有狄梁公祠,后毁。那么根据此碑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在宋徽宗大观元年时期已由龙图阁大学士、西京留守范致虚在此为狄梁公仁杰建祠、刻石、修表墓了,到了元代安抚使完颜纲也曾至此赋诗咏诵,并刻碑立于墓前,但碑石已不存。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此碑先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被巡按河南府监察御史重新“利用”了一番,看似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古碑的惊奇之处还在后面!

转身再看石碑后部,你会惊奇的发现碑身上刻满了佛龛及造像,原来这块石碑竟然是块造像碑,由于碑身上覆有宣纸,佛像被包裹的很紧,加上玻璃罩反光严重,观赏起来十分费劲。整体来看此造像碑不会晚于唐代,或为北魏时期。

如此古碑的年代就很清楚了,一碑三用,从北魏至宋明跨越近千年,从造像碑再到名人墓碑随着历史的变迁、战乱灾害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

在东侧碑亭内保留有一方较小的诗碑(记事碑),碑高1.43米、宽0.70米。上下隔为三栏:第一栏内刻元代安抚使完颜纲“七绝”一首,“神器旁迁几不留,曾将忠义破阴谋。淡烟衰草平林月,犹带当年社稷愁。”嘉兴金养晦和诗两首“牝鸡司祸国难留,阁老孤忠为国谋。今日荒坟临古寺,西风落木使人愁”,南郑虞廷玺和诗一首;第二栏为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周鼎为以上“七绝”诗所作的序文“(白马)寺东百余步,则唐宰相狄文惠公(狄仁杰的又一封号)墓存焉。墓前有神道碑,临于古路,屹立穹然。见者思其忠义,无不景仰”。第三栏为明代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虞廷玺所作的序文。

在齐云塔旁存有明代嘉靖三年的《修白马寺塔记》石碑,根据记载:“唐忠臣狄梁公墓,其神道碑尚存。意者唐时,即寺为公香火院,公附寺而定,寺因公而著。清代黄易《嵩洛访碑记》记载:昔狄梁公后人访问祖墓,于洛城东道旁得一石,题为“唐忠臣狄梁公墓”,即以此处为狄梁公墓之所在

元芳,梁公之墓你怎么看?

附:“有唐忠臣狄梁公墓”之碑未保护之前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白马寺   忠义   大唐   造像   石碑   公墓   元年   唐代   大观   公元   身上   历史   狄仁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