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财务造假!虚增收入645亿、套现169亿,16万投资者被套牢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红星新闻】【央广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留云

编辑|鹿留云

都知道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套现可能会财务造假。

但没想到他们的胆子居然会这么大!

3月28日,东旭集团一张高达17多亿元的天价罚单横空出世,惊爆了不少人的眼球。

17个小目标,光是罚款就罚了这么多,那东旭集团到底造假了多少营收,又骗了投资者多少钱?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东旭集团财务造假已经长达十年,累计虚造645亿元收益,伪造存款447亿元。

它不仅一度骗过了证监会,更骗过了整个资本市场,16万投资者更是被套现上百亿,损失惨重。

然而,东旭集团的创始人李兆廷,却不仅成为了河北石家庄首富,还多次受到官媒点名表扬,对外更是以爱国企业家的名声著称。

这不禁让人质疑,一场持续了10年的财务造假,为什么在此之前,似乎从未有人发现异样?

曾经辉煌

曾经的东旭集团,可以说是无数投资者心中的“金娃娃”。

自公司的董事长李兆廷,97年辞职下海经商,创办了东旭集团以来,公司的盈利一直颇为稳定。

这也难怪,毕竟东旭集团最初就是凭着为电子显像管玻璃外壳生产企业提供装备而起家的。

在当时那个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管是电视机、计算机又或者是飞机仪表盘,都离不开电子显像管。

也因此,东旭集团的业务非常吃香,利润非常可观。

电子显像管电视

更重要的是,当时李兆廷还喊出了“国产替代外来”的口号,这让不少爱国人士对此颇有好感。

也正是因此,后来李兆廷成立的东旭集团,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显像管装备制造商。

但只做这一个领域,那当然不行,趁着这个东风,李兆廷进军了平板电视领域,后来又转向了液晶玻璃基板生产。

2010年,随着东旭集团的逐渐扩大,李兆廷花大价钱收购了石家庄国资企业47.06%的股份。

而仅仅一年后,他又再次增加持股,并借此成为了这家国资企业的绝对控股股东。

这笔钱当然也不是白花的,在此之后,李兆廷就算是变相拥有了国资作为背景,他的公司也因此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作为一名紧跟时事的企业家,李兆廷再次对公司战略进行转型,开始探索绿色建材生产和光伏组件基地建设。

他也确实做到了,2014年到2016年,东旭集团成功建成中国首条兼具高强度和超薄特点的,铝硅酸盐触屏玻璃生产线。

这还没完,接下来的几年间,东旭集团又先后建成了中国首条G85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王者熊猫”二代高端盖板玻璃……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要数2022年国内首条一次成型超薄柔性电子玻璃生产线的建造完成。

从这条生产线出来的玻璃,质量几乎与同类进口产品相差无几,直接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

一直深耕于半导体显示行业,几次打破外国垄断,只要采访,李兆廷更是言必称爱国……

这么一家公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都是一家板上钉钉的爱国企业,没什么大问题。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表面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企业,其实背地里却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事实上,自从2015年开始,李兆廷就开始频繁投资和注册一些小公司。

这些公司所涉及的领域,基本上都与东旭集团和他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主业有些关联,甚至很多都是一些上下游企业。

本以为他是想要拓展业务,结果没想到这最后居然会是一场骗局。

财务造假

根据相关机构调查发现,这些年间,李兆廷一共注册了55家公司,而且基本上都是关联企业。

虽然明面上作为公司存在,也频繁出现在东旭集团的业绩往来名单里,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却只算是个空壳。

双方所谓的交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些数字划扣,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商品流通,但这样却能有效增加营收。

这种套现的方法其实不难理解,比如说东旭集团从A公司购买了货物,然后又将货物卖给了B公司,之后B公司再进行倒卖。

只要这几家公司在领域和生产链方面确实是有关的,那么即便是这个货物本身并没有转移,依旧能产生多倍的营收。

另外,想要从股市里捞钱,还不止这一个方法,2024年,李兆廷名下的东旭广电宣布退市。

这一个突然的消息,让不少股民损失惨重,但同时也让李兆廷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能十年如一日完美掩盖自己的暗地操纵,这当然不止李兆廷一个人的手段,外界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

很重要的一点是,李兆廷作为董事长兼创始人,再加上各种手段,他对于自己的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公司财务情况如何,有没有经过内部审计,每年年报的公布情况,以及公司各种资金的调拨,都在李兆廷的掌握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关于公司财务情况的问题,几乎不可能流出。

更别说,除了对内部的控制以外,为了顺利掩盖自己的操作,李兆廷还特意找来了审计机构“帮忙”。

审计机构大华会计所,对于东旭集团的447亿虚假银行存款视而不见。

中兴财光会计师事务所更是连续五年间,为东旭集团出具“对该公司无保留审议意见”证明。

就连律所也对东旭集团的各种异常关联交易沉默不语,甚至还有银行,为东旭集团伪造了高达数十亿的银行流水。

但这件事真的从头到尾都没人知道吗,当然不是,早在2020年,就曾经有记者对东旭集团的存贷业务双高异常产生怀疑。

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或许是由于大家对东旭集团爱国企业的认知,或许是东旭集团对自身进行了疯狂美化。

总之,这件事很快就湮没在了舆论的洪流中,不管是网友们还是政商界都没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导致了这件事的悲剧后果。

东旭广电被撤市,股价从8.7掉到超低的0.3元/股,16万投资者,平均每人都因此损失了超过23万元。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损失了。

但令人气愤的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却并没有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

由于李兆廷的违规行为发生在最新的《证券法》实施前。

尽管他虚增了645亿收入,169亿存款,16万人因此受害,但李兆廷最后却仅需要为此付出5.89亿的罚金。

而李兆廷的公司,除了被迫退市以外,只是43名主要参与者被罚了17亿元,这17个小目标中甚至还包括李兆廷的罚款。

但或许也不一定,经此一事,东旭集团和李兆廷的名声,在网友和公众面前算是彻底“臭”了。

大家不愿意买李兆廷的货物,他们的合作商也不可避免的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看法。

没了进货渠道,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说不定李兆廷和他的东旭集团真的会面临倒闭的结局。

结语

老话说得好,投资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在这件事中,最无辜也最惨的,无疑就是那16万,直接被东旭集团套牢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应该怎么处理,李兆廷又是否会面对别的制裁,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红星新闻】【央广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投资者   红星   显像管   爱国   被套   生产线   货物   玻璃   财务   集团   财经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