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卡断光刻胶?国产芯片最后命门,中国如何打赢这场科技战?

芯片这东西,一断供能让国家产业断层。卡脖子的多,最狠的是光刻胶。而这里头,日本是扛把子,牢牢攥着全球九成高端货源。

问题来了:万一哪天日本真动手,把最后这口“胶”一封,中国怎么办?有人担心,有人质疑,但更有人默默干实事,把这个命门一点点变成拳头。

今天我们就不讲玄学,只讲“胶”学,真刀真枪扒一扒:卡的有多死,我们的反击有多硬,胜算究竟几分。

卡得住?别高兴太早,这口“胶”最黏

提到光刻胶,别以为是文具店那点玩意儿。芯片厂里,光刻胶是“隐形核心技术”,工艺越先进,胶越金贵。

全球范围内,日本垄断了高端光刻胶市场,尤其是ArF浸没式光刻胶,基本全被日本几大化工巨头包圆。2023年数据显示,全球光刻胶市场日本占了约90%的份额,核心技术牢牢攥在东京应化、JSR、信越化学、住友化学这些企业手里。

那国产光刻胶啥水平?一句话,中低端能顶上,高端胶还在补课。尤其是ArF胶,成了产业最后的痛点。

2023年10月,紫光国微在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指出,中国企业已经具备KrF光刻胶的量产能力,但在ArF和EUV光刻胶方面仍处于研发验证阶段,离大规模替代还有技术和产能的双重差距。

而光刻胶不是“买”回来这么简单。资料显示,ArF胶对光敏性能、刻蚀抗性、分辨率等要求极高,对配方和原料纯度要求几近变态,连瓶子都要特殊定制。这类胶不仅贵,而且寿命短、运输难、储存难,全靠日企定点直供。

2024年初,中芯国际高管杨晓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点明:“国内光刻胶最大挑战是验证周期长、反馈成本高,一旦芯片厂稳定量产,换胶等于赌博。”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我们不是没做,是做得慢。人家手上是产品,我们这边大多还是实验室。芯片厂要的是“生产不死机”,不是“民族情怀”。

问题来了,日本真断供怎么办?韩国2019年就被“断氟”,一度全国惊呼“产业完蛋”。中国没遇上那一刀,但业内人心里都明白,这口“胶”才是真正的命门。

谁卡谁?美日联手也绷不住,中国不是吓大的

“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这是中国科技战里最真实的写照。

2023年12月,《观察者网》披露,中国光刻胶产业链已构建出“从分子原料到试产验证”的国产闭环,不靠进口也能跑起来。代表企业如南大光电、晶瑞电材、上海新阳等,正在“分工协作、集中攻关”。

2024年6月,《国际锐评》刊文指出,美日在高端芯片材料上打压中国,反倒激发了中国的系统性补链战略,光刻胶成了“最先破局”的环节之一

不仅是做产品,更是做市场、建机制。比如2024年,长春应化成功进入中芯国际供应体系,这是国产ArF光刻胶第一次获得商业验证资质。虽不是量产,但意义重大:芯片厂愿意用你了,等于入场券拿到了。

这还没完。2025年3月,清华大学与华力微电子联合发布一款193nm ArF光刻胶样品,并宣布已完成“多轮流片测试”,良率超过89%。虽然距离日本的95%以上量产标准还有差距,但这意味着:国内至少能“自用”,未来“可控”。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没货,是还没卖到他们那么熟练。可别小看“打得出来”这一步,这比买十台光刻机还难。

而更深的变化,是“芯片厂的心态”。2025年5月,上海一场半导体供应链论坛上,多家代工厂明确表态:要准备多供应链机制,把国产光刻胶纳入测试周期,即使不立即替换,也要跑通验证流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测试战争。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今天不测,明天可能就被迫“停线”。

命门反转战,技术+市场+国家意志一块上

从材料看,光刻胶确实复杂;从格局看,卡脖子早已不是“技术”那么单纯。

2025年4月,《人民日报》报道指出,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已扩展到材料、软件、培训等层级,“科技战正演变为系统封锁”。日本的配合,并非技术判断,而是政治选边。

正因此,国产化不能只靠企业扛,还得国家出手。

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先进材料国产替代专项基金”,第一期重点就是光刻胶。据悉该基金首期投资超过80亿元,聚焦四类产品,ArF光刻胶位列首位。

对应标准是:12个月内进入晶圆厂验证流程,24个月内实现稳定供货

而在产业端,2025年7月,中芯南方宣布将在天津设立新型光刻胶验证中试线,联合多家材料企业集中测试。这不是一个公司在“闷头干”,而是“产业联合体在实战演练”。

这条路不好走。数据上看,截至2025年中,中国自研光刻胶产品仍然仅占国产芯片用量的10%左右,但比起2021年的不到2%,已是巨大的跃升。

更重要的是,大家从“靠别人”转为“准备自给”。日本想卡,先得看自己能不能扛住反噬——中国是它最大买家之一,断供不是免费午餐,是自断财路。

技术是硬仗,心态是决战。中国不怕别人领先,但也不答应被拿捏。光刻胶这场仗,已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多久打穿”的赛点。

2025年8月,中芯国际宣布将在年底前将三款国产ArF光刻胶列入稳定测试序列。这意味着,国内光刻线,已开始“实战部署”国产材料,不是观望,而是开打。

这场战,不等日本动手,我们就已开打。停笔至此,战场上已闻新火。

参考资料

必争的1%:硝烟弥漫的半导体暗战 澎湃 2021-06-03 16:13

晨枫:美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中国有哪些应对?观察者网2023-02-14 07:41

国产光刻胶的关键战场,在这里 观察者网 2025-01-07 18:31

国际锐评丨美国对华科技战为何事与愿违?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01月04日 18:56

揭开芯片舆论战的“面纱”!有哪些套路?该如何应对? 京报网2023-10-24 07:52

经经乐道丨拒绝蒙眼狂奔 芯片产业“卡脖子”究竟卡在哪? 封面新闻 2021-08-30 08:00

浪尖2023|傅志伟:光刻胶的国产替代比光刻机还紧急 澎湃新闻 2023-02-02 10:20

美媒谈中美“科技战”:美国阻碍中国只会令其更强大 金融界 2024-07-05 07:37

中芯国际大拿揭露国产光刻胶实情,劵商分析员坐不住了 澎湃 2021-08-04 15:3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科技   光刻   命门   日本   中国   芯片   量产   美国   产业   材料   观察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