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稳?三伏天这样试试看

暑热难耐,何以解忧?

对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科的核心病种——糖尿病而言,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此时天地间暑湿交蒸,人体易耗气伤津,对于本就存在气阴两虚或湿热内蕴体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更易波动,并发症风险悄然升高。中医养生智慧,恰如甘霖,为糖友度夏支招护航。

01中医解暑护糖有妙招

1.清暑祛湿,兼顾护阴稳糖

代茶饮:取荷叶6克(清暑利湿)、金银花3克(清热解毒)、麦冬5克(养阴生津)泡水饮用。避免含糖凉茶饮料。

食疗方薏米30克(健脾渗湿)、绿豆30克(清热解毒,替代部分主食)、冬瓜200克(清热利尿)煮汤,调味清淡。避免高糖水果,可选番茄、黄瓜。

穴位按摩:每日按压曲池穴(屈肘时外侧横纹尽头)3分钟(清泄暑热),加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3分钟(健脾益气,助运化)。

2. 冬病夏治,固本培元防并发症

大暑是“三伏贴”最佳时机,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非凡:

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温阳通络,改善肢体末梢循环。

调理脾胃功能:减轻糖尿病常见的脾胃虚弱,促进运化,辅助血糖稳定。

增强整体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等诱发血糖波动的因素。

(特别提醒糖友:务必到正规中医院评估体质后进行贴敷,皮肤感觉异常者更需谨慎操作)

3. 以热制热,温和养阳稳代谢

温水沐足:每晚用40℃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少许艾叶(温经通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尤其有益于预防糖尿病足,切忌水温过高烫伤。

温饮解暑:饮用温热淡绿茶(清热)或无糖姜枣茶(温中和胃),避免冰镇饮料刺激肠胃、升高血糖。少量多次饮水。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运动。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严防低血糖,运动后及时监测血糖。

02糖友大暑常见误区警示

误区一:大汗淋漓后立即冲凉或直吹空调

正确做法:待汗自然收干后,用温水冲洗。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避免冷风直吹,室内外温差≤7℃。骤然冷刺激易致血管收缩,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不利。

误区二:依赖“无糖”冷饮或大量高糖水果解暑

正确做法:即使“无糖”饮料也需适量。水果选择低GI值(如樱桃、李子、柚子),严格控制总量(每日约200克),作为加餐分次食用,并相应减少主食量。苦瓜、冬瓜等凉性食材可适当食用,但不宜过量生冷。

误区三:因天热随意减少主食或停药

正确做法:规律监测血糖,饮食需在医生/营养师指导下均衡调整,保证必要碳水化合物摄入,切勿自行增减药物或胰岛素。暑热可能影响食欲和药物代谢,更需遵医嘱。

03糖友大暑特别防护

1. 严密监测,警惕急症: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极度口渴、多尿且尿液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等症状,可能是中暑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兆,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如能饮水),并即刻就医!

2. 足部护理,重中之重:每日检查双足,保持清洁干燥,穿透气鞋袜。任何微小伤口都需认真处理,防感染引发糖尿病足。

3. 药物保存,注意避热:胰岛素及部分口服降糖药需按要求冷藏或避光避热保存,避免高温失效。

4. 养生贵在“适度”与“规律”:饮食、运动、用药、作息、情绪皆需平稳,避免极端。空调使用掌握分寸。

暑气蒸腾,恰是检验养生智慧的试金石。中医“天人相应”的理念提醒糖友们,顺应大暑时节的特性,清暑不伤阳,祛湿不忘护阴,稳糖更需固本。

以平和之心,行适度之法,方能在这炽烈盛夏中护得身心安稳。具体个体化调理方案,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心医生,量身定制属于您的健康锦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养生   伏天   血糖   试试看   大暑   暑热   误区   主食   糖尿病   清热解毒   脾胃   胰岛素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