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醉回忆录推测:如果保密局局长是戴笠,他会如何处理吴石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1950年6月那个夏天,台北马场町的四声枪响,带走了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条人命。

这桩震惊台湾的间谍案背后,站着保密局局长毛人凤那张冷酷的脸。

可要是四年前那场空难没发生,坐在局长位置上的还是戴笠,这个案子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沈醉在回忆录里提到的那些往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戴笠和毛人凤师徒二人,一个是纵横捭阖的政治高手,一个是只知执行命令的刽子手,面对同样的案子,他们真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吗?

1946年3月的那场空难,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戴雨农死的那天是个阴雨天。

1946年3月17日,从青岛飞往上海的专机撞上了南京岱山,机上十三人全部遇难。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当场失声痛哭。

这个跟随自己二十年的心腹大将,就这么没了。

军统内部炸开了锅。

戴笠生前培养的那些徒弟们开始争夺权力,毛人凤、郑介民、唐纵这些人各怀心思。

最终还是毛人凤笑到最后,1947年军统改组成保密局,他坐上了局长的位子。

表面看这是水到渠成,毕竟他跟戴笠最久,资历也够。

可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毛人凤能上位,靠的是对蒋介石的绝对服从,而不是戴笠那套左右逢源的本事。

戴笠要是活着,根本不会去争什么保密局局长。

沈醉在回忆录里写得很清楚,老头子生前最后几个月,一直在谋划转型。

他看准了战后局势,知道特务那套玩不长久了,打算去当海军总司令。

戴笠手里有资源有人脉,陈诚、何应钦这些大佬都给他面子,转型根本不是问题。

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空难把所有计划都带走了。

保定系的人脉网,毛人凤根本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吴石是保定军校毕业的。

这个身份在民国军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陈诚、周至柔、桂永清这些人都是保定出来的,彼此之间有着普通人看不见的纽带。

1950年吴石出事时,他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位子还热乎着,背后撑腰的正是刚上任的行政院长陈诚。

毛人凤不管这些。

他眼里只有蒋介石的命令,只有共产党间谍这四个字。

1950年初台湾内部人心惶惶,刚从大陆败退过来的国民党急需一个杀鸡儆猴的案子。

吴石案来得正是时候。

毛人凤拿到证据后,立刻把人抓了,审讯过程中六亲不认,该套的话一句不少,该用的刑一个不落。

戴笠要是在,绝不会这么干。

沈醉回忆当年戴笠办案,从来都是先摸清楚涉案人的背景关系。

发现是保定系的人,他会第一时间私下联系陈诚。

不是求情,而是通气。

老戴会把话说得很明白:案子我得办,但怎么办咱们商量着来。

这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保定系在军队里根深蒂固,得罪了他们,以后日子没法过。

三个月的审讯期,毛人凤急着要人头交差

从3月15日抓人到6月10日行刑,吴石案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

这个速度在当时的大案中算是快的。

毛人凤急什么?急着向蒋介石证明保密局的价值,证明自己这个局长当得称职。

台湾刚稳定下来,内部清查正是关键时刻,一个间谍大案的快速侦破,正好能稳住人心。

审讯室里发生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吴石最后认了,陈宝仓也认了,聂曦和朱枫同样开了口。

证据链完整,口供齐全,毛人凤拿着这些东西去见蒋介石,老头子当场拍板:杀。

没有回旋余地,没有留余地,四个人一起处决。

戴笠的办案风格完全不同。

沈醉说过,老头子最擅长的是在审讯中做文章。

同样的证据,他能审出十种结果。

遇到吴石这种案子,戴笠会控制证据的公开程度。

哪些材料该呈给老头子看,哪些可以压下来,他心里有数得很。

主犯肯定要处理,这个没商量,可从犯呢?朱枫一个女人,陈宝仓和吴石私交深但证据不足的,完全可以往轻了判。

陈诚的面子,不给也得给

1950年3月15日吴石被抓那天,陈诚刚当上行政院长十天。

这个时间点太敏感了。

陈诚在保定系里说一不二,手下一大批将军都指望着他。

吴石出事,等于给陈诚一记响亮的耳光。

毛人凤根本不考虑这些,他只想着完成任务,至于得罪谁那不在考虑范围内。

结果可想而知。

吴石被处决后,保定系的人对毛人凤恨之入骨。

1956年毛人凤去世,按照他的资历和功劳,追赠上将是理所当然的。

结果呢?没人说话,这个追赠就这么黄了。

沈醉在回忆录里专门提到这件事,说毛人凤把人做绝了,最后连个体面的善后都没有。

戴笠要是处理这个案子,陈诚的面子必须给。

怎么给?私下里找陈诚谈,把案子的严重性说清楚,但也表示会尽量保护相关人员的家属。

吴石本人可能保不住,这个没办法,证据确凿老头子也要杀。

可吴石的家人呢?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诚要的不是吴石不死,而是一个台阶下。

戴笠懂这个道理,所以他办案从来不把路走绝。

审讯室里的学问,毛人凤学了个皮毛

军统审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戴笠当年培训特务,专门讲过怎么从犯人嘴里套话。

不是简单的上刑,而是心理战术。

沈醉参加过这些培训,他说戴笠的理论是:让犯人开口的方法有一百种,用刑是最笨的那一种。

毛人凤把这套学走样了。

他学会了用刑的狠,却没学会什么时候该收手。


吴石案的审讯记录后来被人看过,里面的刑讯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毛人凤要的是快速突破,不管犯人身体能不能承受。

四个人在审讯室里经历了什么,外界只能从他们最后上刑场时的身体状况猜测一二。

戴笠审案有个规矩:留活口。

不是心慈手软,而是为了以后用。

一个案子牵扯的人往往不止表面上那几个,抓住一个活口,就等于握住一条线索。

吴石案里,朱枫是从香港来的联络员,她背后还有整个情报网络。

戴笠要是在,绝不会这么快就把朱枫处决了。

他会留着这个人,慢慢从她嘴里掏东西。

1950年的台湾,需要的是稳定不是杀戮

国民党刚退到台湾,人心浮动。

士兵想着家乡,官员担心前途,老百姓更是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人心,不是制造恐慌。

毛人凤偏偏选择了后者。

吴石案的处理方式,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

今天吴石被枪毙,明天会不会轮到自己?

戴笠要是在,他会把这个案子办成一个立威的机会,而不是制造恐慌的工具。

怎么立威?把案子办漂亮了,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但同时给其他人一个信号:只要不是真的反骨,就还有活路。

这种平衡感,毛人凤一辈子也学不会。

沈醉在回忆录里总结过戴笠和毛人凤的区别。

他说戴笠是政治家,毛人凤是执行者。

政治家考虑的是大局,执行者只看眼前的任务。

吴石案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毛人凤完成了蒋介石交代的任务,抓了间谍,杀了人头。

可他丢掉了保定系的支持,树立了无数敌人,最后连自己的后事都没人愿意管。

如果戴笠在世,吴石案可能的另一种结局

假设1946年那场空难没发生,戴笠顺利转型去当了海军总司令。

1950年吴石案爆发,蒋介石肯定还会找他商量。

戴笠虽然不在保密局,可他的影响力还在,这种大案子少不了他的意见。

戴笠会怎么说?他会先问清楚证据链,确认吴石确实有问题。

确认无误后,他会建议蒋介石:主犯必杀,但要控制范围。

吴石和陈宝仓罪证确凿,这两个人保不住。

可聂曦和朱枫呢?聂曦只是吴石的下属,传递过几份文件,情节相对较轻。

朱枫是联络员,关键是她手里可能还有其他情报。

戴笠会建议把这两个人暂时关起来,名义上判死刑,实际上留活口。

对外宣布四人全部处决,对内则继续审讯。

这样既完成了蒋介石要的效果,又给陈诚留了面子,还能从两个活口身上继续挖情报。

三全其美的事,戴笠做得出来。

陈诚那边,戴笠会私下登门拜访。

不用说太多,就一句话:吴石的事我也很遗憾,但证据确凿没办法。

他家里的人我会照顾,您放心。

陈诚听到这话,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也不会把事情做绝。

戴笠保证的事,从来都能兑现,这个信誉在民国军界是有口皆碑的。

周至柔、桂永清这些保定系的将军,戴笠也会一一打招呼。

不是求他们原谅,而是把情况说清楚。

吴石的案子不是针对保定系,纯粹是他个人问题。

保密局以后的工作还需要各位支持,该配合的地方尽管开口。

几通电话打下来,保定系的怨气就散了大半。

毛人凤最大的失败,是不懂人情世故

杀人容易留人难。

毛人凤一辈子杀了无数人,可他留不住人心。

沈醉说过一个细节,毛人凤每次办完案,从来不考虑善后。

涉案人员的家属怎么办?相关人员怎么安抚?他根本不管。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怕他,但没人尊重他。

戴笠不一样。

他杀人更多,手段更狠,可他懂得善后。

每次办完案,戴笠都会安排人去慰问涉案人员的家属。

不是假惺惺的慰问,而是真金白银的补偿。

这些钱不是政府出的,而是戴笠自己掏腰包。

沈醉说戴笠每年光用在这上面的钱就是天文数字,可他觉得值

因为这些钱买来的是人心,是以后办事的便利。

吴石案办完,毛人凤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地鸡毛。

吴石的家属没人管,陈宝仓的老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也没人理,聂曦家里更是陷入绝境。

这些细节传出去,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军统的人开始怀念戴笠,说还是老头子在的时候有人情味。

戴笠要是办这个案子,吴石家属的事他会亲自过问。

吴石有几个孩子?妻子现在什么情况?家里有没有老人需要照顾?这些问题戴笠都会问清楚。

该给的抚恤金一分不少,该安排的工作马上落实。

外人看来,吴石是反贼,家属理应受牵连。

可戴笠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人照顾得好好的。

为什么?因为他要让所有人看到:跟着我戴某人,就算出了事,家里人也不会吃亏。

结语

历史没有如果,戴笠死在1946年的那场空难里,吴石案注定由毛人凤来办

四条人命换来的,是保密局短暂的威风和毛人凤一生的骂名。

沈醉在回忆录里写这些往事,不是要为谁翻案,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同样的权力,不同的人使用,结果天差地别。

戴笠狠起来比毛人凤更狠,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什么时候该给人留条活路。

这就是政治家和刽子手的区别。

吴石案的血,最终没有换来台湾的安宁,反而加深了内部的裂痕,这或许就是毛人凤一生最大的讽刺。

信息来源:

沈醉:《军统内幕》,中国文史出版社

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文史资料出版社

《保密局台湾站二二八史料汇编》,台湾"国史馆"出版

魏斐德:《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江苏人民出版社

台湾"国防部"档案:《吴石案审讯记录》(1950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保密局   回忆录   局长   保定   案子   台湾   蒋介石   军统   老头子   空难   活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