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唐河 ‖ 高建锁

倘若故乡是有气味的,我的唐河,该是拂晓时分从巷口飘来的那一股胡辣汤的辛香。

这气味,混着晨雾,渗进青石板路的缝隙里,也渗进我离乡多年依旧醒着的梦里。它浓烈、蛮横,带着中原大地特有的坦荡,一下子就能撞开记忆的闸门,让一条名叫“乡愁”的河,滚滚地涌流出来。


我的唐河,是豫西南腹地的一片温厚的土。它西接南阳,南邻湖北,身子躺在秦岭余脉敞开的臂弯里,头却枕着唐河的潺潺水声。这水,自古便养人。五六千年前,我们最早的先民,就在这岸边生息,让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在此地悄悄地握了手,融了血脉。历史的风,吹过古蓼国的残垣,吹过宋塔的飞檐,也吹拂着哲学泰斗冯友兰先生故居那宁静的窗棂。这是一片被文明久久浸泡着的土地,每一捧泥土,仿佛都含着古老的歌谣。


而这歌谣最鲜活、最滚烫的段落,总是从清晨的食铺里开始吟唱。那糊辣汤,是当之无愧的序曲。家乡的糊辣汤,风味是独特的。酱红色的汤底,是十几种香料的江湖,胡椒的烈,花椒的麻,八角与肉桂的醇厚,都在一口大锅里翻滚沉浮。汤里内容更是丰盛,晶莹的粉条、嚼劲十足的面筋、黑亮的木耳、金黄的黄花菜,有时还有细嫩的羊肉或鸡丝。它不像南方的羹汤那般精致婉约,而是带着一股子中原的豪迈,热腾腾、黏糊糊地端到你面前。用勺子轻轻一搅,香气便“轰”地一声炸开,直往鼻子里钻。上学时,最盼着早自习下课的铃声,好第一个冲出校门,奔向那热气蒸腾的摊子。一碗下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五脏六腑都被熨帖得服服帖帖,一整个上午的精气神便都足了。


若说胡辣汤是雄浑的男高音,那凉皮便是清亮的女声。米白的皮子,爽滑弹牙,浇上蒜水、香醋,泼上一勺喷香的辣椒油,再点缀些豆芽与面筋,简单,却直抵人心。还有那浆面条,其貌不扬,甚至带着些许发酵后的微酸,却是许多唐河人戒不掉的瘾头。发酵的豆浆作汤底,下手擀面,出锅前撒上芹菜丁、韭花,味道酸香扑鼻。外地人初尝或许皱眉,但本地人却能吃出那是岁月沉淀出的、最踏实的人间至味。


我们的餐桌,也从不吝啬对肉食的敬意。郭滩烧鸡,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四百年的老汤里浸润出的,是“肉质鲜嫩、五香脱骨”的盛名。宴客席上,若缺了一只烧鸡,便觉得少了主心骨。更有那桐蛋,用本地一种特殊的泥土腌製,蛋黄红润流油,蛋白细腻咸香,是佐粥的妙品。至于麻糖的甜,与油茶的暖,则是冬日里最温柔的慰藉了。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成了我,也成了无数唐河游子走得再远也甩不脱的“胃的乡愁”。


唐河的慷慨,远不止于餐桌。这片土地,是名副其实的“豫南粮仓”。车行野外,夏日是无垠的麦浪,金黄一直铺到天边,风过处,簌簌作响,是丰收的密语。秋日,花生与油菜在田垄间静默,它们将奉献出油脂的醇香。而最具风雅的,要数那唐栀子与唐半夏了。栀子花开时,满山遍野的洁白,香得那样放肆,那样不讲道理,仿佛要把整个夏天的芬芳都独占了一般。这栀子不仅是风景,它更是家乡重要的物产,唐河因此被誉为“栀子之乡”。那半夏,则是一种沉静的药草,生长在僻静的角落,不声不响,却怀着一颗济世的心。这些植物,与我的父老乡亲一样,扎根于此,春华秋实,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繁盛。


吃饱了,饮足了,便该去看看唐河的景致了。老辈人嘴里,总念叨着“八大景”的辉煌。那古塔凌烟,说的是城中的泗洲寺塔,宋时所建,高耸入云。最奇的是塔顶时而会冒“白烟”,科学解释是蠓虫群集,但在我们心里,那便是唐州的文脉在呼吸。石柱擎天,在城东的石柱山,两根巨柱般的山石兀然屹立,传说竟是大禹治水系舟的地方。还有那紫玉龙渊,藏着黑龙潭与黄龙潭的双泉故事,山因紫玉而得名,水因传说而灵动。此外,竹林晚翠、龟井寒泉、泌桥飞雪、黄池映月、莲花捧佛,光听这诗意的名字,便足以让人心驰神往。尽管许多景致已遗迹难觅,但它们活在代代相传的故事里,活在县志泛黄的纸页间,构成了唐河风雅的精神底色。


时代向前,唐河也有了新的眉眼。冯友兰湿地公园,是以先生之名,给城市按上的一叶肺。那里水草丰美,鸥鹭翔集,既有野趣,又蕴含着对先贤的追思。北辰公园,则是市民们日常的乐园,晨练的太极,晚间的广场舞,孩子们的嬉笑声,是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而地质公园,则向我们揭开了大地深处的秘密,那些沉默的岩层,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还有那九龙湖,一汪碧水被群山环抱,行船荡舟,但见奇峰秀石,碧水长天一色,好似一处让人心仪的水上乐园。它们与古老的“八大景”遥相呼应,共同描绘着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乡画卷。


有时我会想,为何远行的人,总也忘不了故乡?或许,就像那碗糊辣汤,它的味道,不仅仅是香料与食材的混合,更是时光与记忆的熬煮。它里面,有母亲站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有父亲劳作归来疲惫而满足的笑容,有玩伴们街头追逐的叫嚷,有课堂上朗朗的书声。它里面,还混杂着麦子灌浆时的青涩气息,栀子花开的浓香,以及唐河水那略带土腥的、生命本源的味道。


如今的唐河,也在变。机场将要迁来,高铁正在规划,它不再是那个偏居一隅的小城,而要成为一方通衢。我欣喜于它的发展,也偶尔会怕,怕那过于迅疾的脚步,会踏碎了某些沉睡的旧梦。但每次归来,看到泗洲寺塔依旧安然地立在夕阳里,闻到清晨那熟悉的糊辣汤香气依旧倔强地穿透现代化的雾霾,我便安心了。


故乡,唐河。它是一片地理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烙印。它用胡辣汤的滚烫教会我生活的热忱,用石柱山的坚韧告诉我生命的挺拔,用冯友兰先生的哲思引导我内心的沉静。无论我漂泊到何方,我的胃,我的肺,我的心,都已被它牢牢地系住。那是一条无形的、却无比坚韧的脐带,连接着我的过去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文   唐河   故乡   高建   栀子   味道   坚韧   半夏   中原   面筋   花开   江汉平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