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间,外卖大额优惠券“突袭”。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部分外卖甚至还能“零元购”。
“从早到晚门铃一直在响,都是外卖员”“奶茶一杯接一杯,喝到睡不着”“已经提前把年夜饭订好了”……在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调侃外卖券“根本用不完”。
同时,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美团的外卖页面显示访问出错。7月5日晚,美团外卖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7月5日下午6点前后,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了短时服务异常,现已全面恢复,大家可以正常下单。其间部分受影响用户的优惠券,可延续至次日继续使用。”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大平台补贴引流的同时,外卖相关的各项保障也在加码升级,在保证餐品安全与品质的同时,关注外卖骑手的交通安全和用户的隐私保护,让消费者买得便利、吃得放心。
“无堂食外卖”监管团体标准来了
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7月1日起实施。据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同时,陕西渭南、浙江杭州等多地均在探索“无堂食外卖”监管方式。
无堂食外卖,即通过网络平台方式接受订单,不具备提供现场就餐服务条件,将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的餐饮经营模式。随着外卖餐饮的发展,无堂食外卖曾多次引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也有许多外卖骑手曾在社交平台提醒大众,避雷部分无堂食外卖店家。
重庆市新发布的《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涵盖无堂食外卖经营者的准入门槛、经营场所、食品加工制作流程、经营者责任、外卖配送等各个环节,明确无堂食外卖商户需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明厨亮灶等基础资质,并要求商家需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质量安全可靠等。
事实上,针对无堂食外卖监管难的问题,今年6月以来,许多地区均有过类似探索。陕西渭南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渭南市“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在监管方式上提出明确要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无堂食外卖提供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现场检查等。浙江杭州市也将在7月13日开始实施《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其中,对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入驻商户资质审核、共享粗加工间和厨房及小哥驿站设置等进行了规定。
“团体标准虽然不具强制力,但能填补法律空白,给监管提供依据。各地密集出台文件,说明政府已意识到纯外卖模式的特殊风险,比如隐蔽性强、卫生死角多等。”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表示,这类新规的密集出台,确实标志着监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三色“安全码”保障骑手交通安全
近期,上海推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以“绿、黄、红”三色作为安全等级标识,并直接关联从业资格——新入职骑手必须“绿码”才能从业,屡教不改的“红码”骑手,会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责令所属平台企业“停单”。
针对骑手因赶单而违法的情形,上海同样明确,配送站点的业务考核与安全等级关联挂钩,企业对站点的业务考核等级不得高于安全等级。这也促使企业优化配送时限算法,为骑手安全守法骑行夯实基础。
面对快递外卖行业骑手群体规模大、流动性强的管理难点,上海公安交管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建设完善了“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将全市快递外卖骑手、车辆、企业及相关交通违法、事故等数据,全量汇聚至“系统”并进行逻辑关联和模型开发,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数字引擎”。
“系统不仅能提供宏观的数据,还能对企业、站点、骑手的交通安全情况进行精准‘画像’。”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岑伟龙介绍,平台通过关联分析交通违法、事故数量、专用号牌使用、违法处理时效等数据,可自动生成“高风险企业”“违法高发站点”“问题骑手”等清单,让源头管理从“撒网式”转向“点穴式”。今年以来,上海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及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8%、42.9%。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上海市推出交通安全码,有利于平衡快递外卖行业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考虑创新举措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持续优化算法,实现多方诉求。
700号段将启用,外卖电话放心接
在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你是否常常担心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以后,这样的担心可以少一些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的通知》,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中间号业务、强化码号资源管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非应邀商业营销信息。
也就是说,不久后看到以“700”打头的15位号码来电,意味着该次通信启用了号码保护服务,即为用户分配了临时“隐私号”代替真实号码,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可放心通话。
“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既是要制定一套可持续的方案,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要在业务全流程做好动态管理和安全保障,努力营造健康干净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综合自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