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专题:杜月笙在抗战中做的事

提起杜月笙这个名字,估计不知道的人真不多。因为他的身份加上上个世纪历史的风云变幻,让这个名字变得比较敏感,众说纷纭。内地影视作品中出现他的时候,如果不是反面形象,那一般都不会以真名示人,比如“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葛优扮演的角色,还有“八佰”里悬赏招募死士去给守军送电话线那位正襟危坐的人物,稍微知道点那时候历史的都明白演的就是杜先生,只不过不能明确告诉观众是他。

我之所以单把他拿出来说一期,是因为虽然在之前的历史中杜月笙这个名字争议很大,特别是在我们这边,但是对抗战,他是做过不少事的。

先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当时还属于局部战争,日军跟十九路军以及国民政府派出的援军对线,没占到什么便宜,就开始想盘外招,想要从法租界借路,这样就可以抄了守军后路,让守军腹背受敌,难以支撑。

当时法国人不想招惹日本人,就憋着答应他们的请求。杜月笙当时是法租界华人公董,也是个有头有脸,在法国人面前说得上话的人物,他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对这个意见,法国人也不能不重视,法国总领事请租界华人公董和来洽谈借路的日本人坐在一起,要开会协商这事。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鸡同鸭讲,双方立场南辕北辙,达不成协议。法国人也就是想两边不得罪,把自己的锅甩出去。但是谈来谈去,法国人还是倾向于借路给日本人,毕竟当时日本是能跟法国平起平坐的强国,这又不关法国人的事,还能让战争早日结束,怎么看借路对法国人都是有好处的事。

但作为中国人,杜月笙不可能跟法国人穿一条裤子,他看谈判越来越向着不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最后急了,一拍桌子,直接宣布:“我拦不住你们法国人给日本人借路,但是我把话放在这,你们要是真的让日军通过,我保证在两个小时内毁灭租界,大伙儿一块玩蛋。”

正所谓横的怕不要命的,杜先生被逼得没辙了,这样鱼死网破的表态,反而让法国人怂了,直接收回了借路给日本人的动议,日本人最后也没能从法租界抄中国守军的后路。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杜先生给抗战捐款这样的常规动作就不提了,他在“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安排大弟子路京士拉起徒子徒孙,组织了抗日义勇队,上了战场。1944年到1945年期间,他亲身带着徒子徒孙进入浙江淳安一带双方的交战区域,经常出入敌占区,通过非常规手段,居然从日本人治下为抗日军队购买了大量急需的面纱,运回后方,这也算是一个奇迹。

1938年汪精卫叛国当了汉奸,和日本谈判签署密约,里面的内容包括承认伪满洲国,绥远、察哈尔、山西北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由日军长期占领,汪伪政府自中央至地方都由日本顾问或职员监督,汪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和工农交通事业由日本控制,一切资源由日本任意开发。当时日本方面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密约实在有点骑脖子拉屎了,但汪精卫还就准备签了,这都不是儿皇帝了,纯属孙子皇帝。

这个时候汪精卫内部出了两个跳反的,高宗武和陶希圣,他们都参加了密约谈判,知道密约的内容。他们通过杜月笙跟蒋介石取得联系,想要回到这边来。蒋介石表示让他们把密约的内容带出来,就可以接纳他们且既往不咎。

这俩人做到了,带着拍摄的密约照片和副本,由杜月笙安排,到达香港。但是当时陶希圣的家眷还在汪精卫的公馆被扣押,陶希圣不敢把密约交出来,一旦发表,妻子和五个孩子性命不保。

这个时候,又是杜先生安排伪造一封电报,说陶希圣已经登船准备回到上海,汪精卫一听这个,觉得没大问题了,出去视察,离开上海。趁这个机会,杜月笙安排自己留在上海的得力手下万墨林,先让陶希圣的妻子带着两个小儿子从上海到了香港,因为一是汪精卫不在,二是编造的理由比较靠谱,三是还有三个大一点的孩子留在上海,陶夫人还就带着孩子出来了。

紧跟着,万墨林又使了一出障眼法,成功地暗度陈仓,把三个大孩子也接出来,这里面的过程比较复杂,只言片语说不清楚,但结果就是1940年1月22日,陶希圣的妻儿都来到香港,他可以放心地把密约交出来,公之于众了。

密约在见报后,在国内外掀起一阵巨大的波澜,汪精卫营造的曲线救国人设瞬间崩塌,他再跳脚也没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历史   专题   密约   法国人   日本人   日本   租界   守军   上海   伪政府   香港   日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