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厨艺综艺,大多是明星玩食材,真正的厨师只是背景板。但这个夏天,《一饭封神》换了个玩法——把100位厨师推到台前,拍他们、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
这档在腾讯视频播出的节目,从筹备到播出整整一年,舞台搭在长沙,500人团队、4500份厨师简历,最终选出100位参赛者。从炭火炒饭的光头火夫,到最终夺冠的宴究生,每个人都带着真实的技艺和个性上场。
不是综艺咖,不玩浮夸人设,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把“做菜”拍得像“打仗”,把“厨师”塑造成“主角”。从第一轮淘汰,到鸡蛋主题的总决赛,每一场比赛都像真刀真枪,毫无保留。
而对很多观众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知道,一个厨师的职业生涯,不只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还有食材背后的文化、菜谱背后的坚持。
为了让节目更好看,《一饭封神》做了不少“新尝试”:一上来就是1v1地域赛,主打“南北厨艺对决”;后面是经营赛、团队PK、特色主题赛,甚至连炭火、低温烹饪、分子料理都上了镜。
节目最出圈的是“木姜子风波”和“猪扒饭之争”。木姜子是贵州的特色香料,光头火夫为了做菜,淘宝下单、找人剪枝、快递保鲜,简直像在搞科研;而猪扒饭的争议,则让观众第一次看到大厨和小厨在菜品理念上的对撞:是选市场验证过的“老菜式”,还是做年轻厨师心中更“轻盈”的新风味?
这些争议没有伤害节目,反而让它更真实。《一饭封神》没有回避“厨房的矛盾”,反而把它搬上荧幕。观众看到的是厨师之间的合作、冲突、妥协,也看到他们的成长、坚持和转变。
这不是那种拍完就完事的综艺。节目播出后,很多选手的餐厅排队排到下个月,有的还接到了品牌代言、开店邀约。像黎子安那样“做菜喝酒两不误”的大厨,节目之后连香港街头都有人认出来拍照。
《一饭封神》的成功,不只是因为菜好吃、赛制新,更因为它踩中了一个行业的痛点——餐饮业太苦太卷,厨师群体太沉默太边缘。
节目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只拍“吃饭”,他们要拍的是“做饭的人”。从宴究生在沙漠草原做菜,到黎子安的“树林草堆”惠灵顿牛排,每一道菜背后都是一段职业生涯、一次人生选择。
节目也恰好赶上了“线下回归”的大趋势。疫情之后,餐饮行业在调整,观众也在寻找真实、有温度的内容。《一饭封神》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出口:它让美食回到现实生活,让厨师走出厨房,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人。
过去,厨师是沉默的手艺人,现在,厨师可以是综艺主角,是品牌联名的灵感源,是被追着要合影的“网红”。
节目最后,宴究生说:“你们越不了解我,我越要做好。”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无数默默无闻的厨师说的——我们不是配角,我们也是主角。
这个夏天,《一饭封神》真的封神了,封的不只是厨艺,更是被忽视太久的真实人生。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