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元村,原属获鹿县,唐代已经存在,证据有二:一是元村唐代谛音寺遗址;二是元村普庵寺原有一座唐碑。但是,元村初名“员村”还是“圆村”?颇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元村初名“圆村”。
据《石家庄市地名志》(1986年版)记载:元村,原名“圆村”,因是圆形而得名,后人因“圆”与“元”可通用,简便起见改为元村。村内原普庵寺唐代石碑上有“圆村普庵寺”字样,后人为书写方便,依谐音改为“元村”。
《桥东区志》内也有上述记载:元村原名“圆村”,因是圆形而得名,后人因“圆”与“元”可通用,简便起见改为元村。村内原来的普庵寺唐代石碑上就有“圆村普庵寺”字样。
另一种说法是:元村初名“员村”。
有人撰文称:桥西区元村普庵寺原有一座唐碑,上书写“员村普庵寺”,现已遗失。
员姓,古已有之。(宋)员兴宗《九华集》卷二十一,《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员氏,自唐半千而次,咸有代序,具家牒。兴宗鼻祖、任城令君讳延,禀资夷澹,尝习道论于陈图南所。图南者,高士,世所谓希夷先生。”
(宋)员兴宗《九华集》卷二十一,《夫人员氏墓志铭:”夫人姓员,员起洙泗之间,鲁衰,季孙子亭于员,因氏焉。自大夫半千仕唐,行应礼义。龙纪初,有闻孙虔嵩者刺简州。“
问题来了:元村普庵寺唐碑,铭刻的是“圆村”,还是“员村”?
令人遗憾的是,元村普庵寺唐代石碑已经遗失。上述这几张元村普庵寺唐代石碑照片,是石家庄民间考古人独立学者刘春光先生在十多年前拍的。可惜不太清晰,难以辨认文字。刘先生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当时拓碑、留下拓片就好了,当时没意识到拓片。”以至于成了无头案。
需要指出的是,金元时期仍有元村,并没有断代。《古佛一尊诉流年》,《燕赵晚报》2012年1月5日: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曾在那里挖出十来个由大青砖砌成的圆顶穹隆墓(此类墓一般认为是金元时期的遗物),从墓中挖出陶罐、铜碗等物品以及大量铜钱。村民拆下青砖垒了猪圈,铜钱等物品因为嫌是死人用的,避讳,都扔掉了。
明代,元村有确切证据已经名叫“元村”。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修建留营圣母庙碑上,即有元村之名。但是——
清代有些地图,为何把元村写作“袁村”?
清朝乾隆元年获鹿县地图,将元村标注为“袁村”。
清光绪7年(1881年)获鹿县地图,将元村标注为“袁村”。
参考史料,今天的石家庄市辖县村庄,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村名“元村”。
胡彬彬著《中国村落史》(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8月出版);
从北朝石刻资料中,我们今天仍旧可以找到若干个传统典籍文献中未见或未录入的村名:任丘村、南乡村、圻上村、当陌村、高平村、大尚村、安鹿交村、淳亐村、小辟村、山阳村、北林在村、陵户村、高柳村、马村、东比村、商王村、朝阳村、安村、桓尹村、水冶村、京上村、高陵村、大吴村、苌湦村、菀中村、树要村、诸田村、新王村、元村、上梅村、高门村、八涧村、日□村、洛音村、马□村、公孙村、赵村、阳阿故县村、梁罢村、贾墥村、雹水村、般石村、岩梁村、凉上村、赵村等,共计45个(武平五年河北灵寿三圣院的张天智造像上的村名以□□表示)。
元村的建村史,真可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如何把这纷纷扰扰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借用一首歌的歌词:聪明的读者诸君,请你借我一双慧眼吧!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