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新华社发文,挑战底线的“吃播”,该停止了。
这些年,已经有很多“吃播”,倒在了健康的路上。
26岁的潘晓婷深夜照旧开启直播间,准备挑战10斤麻辣小龙虾,再吸引一波流量。
结果没想到吃到一半,话都没说就直接倒了下去。
直播都在刷屏叫救护车,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而这还不是个例,为了流量和利益,这条透支生命的路上依旧有人前赴后继!
其实吃播本身并没有这么疯狂,只是想传递给大家美食带来的快乐,或者是和网友云吃饭,一同分享。
但自从吃播网红越来越多,不少人开始“另辟蹊径”,像是潘晓婷原来的体重也才108斤,可是在干吃播的短短几年里,体重飙升至286斤。
还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可她却在流量的诱惑下,一次次将警告抛之脑后。
直到一次直播挑战10斤小龙虾时,鲜红的虾壳铺满桌面,屏幕上的弹幕滚动不停。
然而,吃到一半她突然脸色煞白,双手紧紧捂住胸口,身体猛地一晃,重重栽倒在桌前。
观众们的欢呼瞬间变成了惊慌的呼喊,直播评论区满是“快叫救护车”的弹幕,可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
而潘晓婷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吃播行业早已成了健康与生命的“重灾区”。
以一句“香啊造啊,吃完吐泡泡”火遍全网的泡泡龙,曾是无数网友追捧的对象。
镜头里的他,总是狼吞虎咽地消灭着各种高热量食物,长期的暴饮暴食让他的体重突破320斤,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可是他依旧活跃在各大餐饮店,势必要给各位老板要上一课。
最后在高强度的工作和暴饮暴食中透支着生命,29岁的年纪猝然离世。
“草原牛亡爷”恩克更是以豪放吃播闻名,但后来直播中被网友发现吐血,可他只是草草擦了擦,便继续对着镜头大快朵颐。
如今的他,体重严重超标,睡觉时甚至还要依赖呼吸机才能维持呼吸,却仍在视频里上演着“一顿吃下一头羊”的戏码。
男网红吃播如此,女网红吃播也是不遑多让。
“猪猪七分饱”身高183cm,体重却仅有100斤左右,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可就是这样一副单薄的身躯,竟能在镜头前轻松吃下90个包子。
不过随着吃播时间越长,她的脸部也逐渐变形,头大身窄的怪异比例让她被网友贴上“骷髅脸”的标签。
所以长期以来她都被质疑是“催吐”导致的。
“小贝饿了”曾凭借探店美食和惊人的食量走红,镜头里的她总是将各种美食吃得津津有味,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她后续的视频中,嗓音变得沙哑,脖子上的甲状腺也明显凸起。
不少人推测,这可能是长期催吐导致的胃酸反流,进而损伤了声带和甲状腺。
这些吃播网红们生命在逐渐透支,身体也出现极大问题,可是他们仍旧不愿停下脚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流量和金钱在背后推波助澜。
很多大胃王挑战视频的单条播放量能轻松突破数百万,在国内外的网络平台上迅速走红。
头部吃播网红更是通过直播打赏、广告合作、带货等多种方式,每年都能赚上百万。
像泡泡龙这些头部吃播网红,一年赚的钱就足以让许多人甘愿在健康与利益的天平上,重重地压下后者。
而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也成了催生这种乱象的“催化剂”。
平台更倾向于推送“高互动率”的内容,而吃播视频往往能快速引发观众的评论、转发,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越是奇葩、越具冲击力的吃播内容,越能吸引网友的关注,形成了“流量越高,收入越多;收入越多,越想博眼球”的恶性循环。
而现在,为了更多的曝光度以及流量,不少吃播已经不满足于大胃王人设,而是不惜挑战人类饮食极限。
部分主播为吸引眼球,竟直接饮用大量食用油,发布“喝油面包”视频中,拿起一大瓶食用油,拧开瓶盖,对着瓶口咕咚咕咚地灌,一口气喝下500ml食用油,那油腻的画面让不少观众看得直皱眉头。
更有一些人在直播间吃各种超出常人接受范围的“黑暗料理”,“冰糖老鼠干”“鸵鸟屁股蛋挞”“活金鱼面条”等,光是听到这些名字就让人生理不适。
之前还有一个网红为了吸引流量,在视频里吃各种腐坏了的龙虾海鲜,还吃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视频虽然生理不适,但是却会引来很多人评论点赞,即便是不好的评论也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热度。
而且虽然现在一直在禁止各种大胃王吃播、极端吃播,但监管还是没有那么严格,总有人会打擦边球,就为了赚那些伤害身体的钱。
这些吃货直播,暴饮暴食本身就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肥胖等多种疾病。
而像直接喝大量食用油这类行为,更是会给消化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加重肝脏、胆囊的负担。
还有许多主播为了维持“大胃王”的人设,在镜头前看似风卷残云般吃完大量食物,私下里却将食物偷偷丢弃,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食物的极大浪费,更是对观众的欺骗。
除此之外,这些不良吃播对青少年群体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看着这些主播这么轻松就赚到大钱,很容易模仿“大胃王”的行为,形成“吃得越多越厉害”的错误认知。
要么暴饮暴食损害身体健康,要么为了追求“能吃”的标签而采取不健康的方式,给自身成长埋下巨大的健康风险。
同时,这种为了流量和金钱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会带坏青少年的价值观,让他们误以为只要能获得关注和利益,就可以不顾健康、不顾底线。
美食本应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是传递文化、分享快乐的载体,美食分享应回归健康本质。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