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垄断机构再度亮出铁腕。开云集团旗下的Gucci(古驰)、LVMH旗下的Loewe(罗意威)以及历峰集团旗下的Chloé(蔻依),因操纵零售合作伙伴定价被处以合计1.57亿欧元(约合12.93亿元人民币)罚款。其中,古驰被罚款1.197亿欧元,蔻依被罚1970万欧元,罗意威被罚1800万欧元。
据了解,2023年,欧盟委员会在完成初步调查与突击检查后,于次年正式对三家品牌涉嫌违反“转售价格维持”(RPM)的行为启动诉讼程序。
根据欧盟委员会声明,这三个奢侈品牌通过多种手段限制合作零售商的定价自由:不得偏离建议零售价、设定最高折扣比例、限定销售时间窗口。这些精细管控覆盖整个欧洲经济区,实质上剥夺了零售商的自主定价权,构成典型的“转售价格维持”垄断行为。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品牌在调查过程中均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古驰和罗意威因此获得50%的罚款减免,蔻依获得15%减免。这种“坦白从宽”的处置方式,既体现了欧盟执法弹性,也体现了涉事企业试图减轻损失的迫切心态。
面对处罚结果,三大奢侈品集团的回应耐人寻味。开云集团轻描淡写地将此事归结为“已解决的财务问题”;LVMH承诺严守法规;历峰集团则表示“极其重视”。这些程式化的表态背后,难掩其既得利益受损的尴尬。
奢侈品行业向来以塑造稀缺性和高端形象为核心营销策略。然而,当品牌方越过合理边界,直接干预市场价格机制时,所谓的“品牌价值维护”就异化为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破坏。这种行为不仅推高商品价格,限制消费者选择,更触碰了反垄断法规的红线。
事实上,这并非欧盟首次对企业/品牌定价策略“动刀”。
2017年,谷歌因操纵搜索结果为其购物服务牟利,被处以24.2亿欧元罚款;2018年,彪马与耐克因限制跨境销售遭到调查;2019年,欧盟法院维持了对高通的判决,认定其于2009-2011年间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芯片、排挤对手Icera的行为违法。
此外,2021年娇兰与香奈儿的化妆品定价、2023年微软将Teams与Office捆绑销售的行为,均受到欧盟的审查。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任何以“维护品牌形象”为名、行“限制竞争”之实的行为,都将面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对于依赖“稀缺性”与“高溢价”的奢侈品行业而言,如何在价格管控与合规经营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一道必答题。
从长远看,此次罚款更像是一个信号:任何试图操纵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制裁。奢侈品可以定价高昂,但不能践踏市场规则;品牌可以维持形象,但不能破坏公平竞争。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那些仍在玩弄定价游戏的品牌,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策略了。
图源:百度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