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原住民:感谢日本打压30年,给世界留下一方净土

历史渊源悠远,文化传承绵长

琉球群岛从古时候起就跟中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明朝时期,琉球王国就作为藩属国,向中原王朝进贡,交换货物和技术,那时候的琉球国王姓尚,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的。琉球王国从1429年统一冲绳本岛开始,版图逐步扩展,到1571年把奄美群岛北部纳入直辖,达到了巅峰。

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强迫国王向他们称臣,但琉球还是保持表面独立,继续跟中国保持朝贡关系。这种双重效忠的状态维持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动手吞并。

1872年,日本先把琉球王国改成琉球藩,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琉球处分。1875年,日本强令琉球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还改用日本年号。到了1879年,日本政府派军队和警察,直接武力吞并琉球王国,把国王尚泰拘禁起来,强迫他移居东京,然后设冲绳县,完成第二次琉球处分。

这件事引发清日外交纠纷,清政府主张恢复琉球国王社稷,但最终没成功。日本吞并琉球后,对当地推行殖民政策,抹杀琉球历史的自主性,把琉球叙事纳入日本控制之下。琉球人当时有不少流亡到清朝,称为脱清人,他们对日本统治不满,但无力改变。

​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被美国占领,从1945年到1972年,美军统治了27年,建立行政机构,修建基地。那段时间,琉球经济受美军影响,基地占地广,居民被迫迁离。1972年5月15日,美国根据冲绳返还协定,把行政权交给日本,冲绳重新成为日本县份。

但这个回归并非所有琉球人都欢迎,因为美军基地还在,负担沉重。冲绳回归后,日本政府继续推行同化政策,推广日语教育,限制琉球语和传统习俗。琉球原住民觉得,日本从1879年吞并起,就没给琉球平等待遇,跟日本本土其他地区比,冲绳一直被边缘化。

其实,琉球的历史跟钓鱼岛问题也纠缠在一起。1895年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给日本。但琉球问题作为历史遗留,到2013年还被提起。

那年5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张海鹏和李国强写的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强调钓鱼岛自古属中国,历史证据丰富,还指出琉球在1879年被日本强行并吞前,是中国藩属国,与中原有朝贡关系。文章说,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重新讨论的时候。这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相关历史的关注。

日本对这篇文章反应强烈,5月9日,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回应,说琉球自1879年设冲绳县后就是日本领土,1972年美方移交行政权已获国际认可。同一天,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表态,已通过外交渠道抗议,并召见中国官员,要求澄清文章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回应,文章是学术观点,非官方政策,重申钓鱼岛属中国,琉球问题可学术探讨,日本无权干涉。这种争端显示,琉球历史问题没那么简单,日本的管辖权经不起国际法拷问。

琉球原住民对日本统治的看法复杂,有些人觉得日本殖民抹杀了琉球独立性,但也有人指出,日本的压制间接保护了文化脉络。琉球王国灭亡后,典籍如《历代宝案》和《中山世谱》被后人守护,这些记录了琉球与明清往来的历史,成为研究基础。

战后,这些文献保存下来,帮助重建琉球身份认同。琉球独立运动从1945年后兴起,一些人希望琉球成为独立国家,而不是回归日本。但1972年回归后,运动继续存在,主张恢复琉球王国或建立共和国。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中,日本被指违反琉球人权利,没给冲绳同等国民待遇。

政策压制严苛,生态净土留存

回归日本后,冲绳经济状况一直落后。从1972年到2000年左右的三十年间,日本对冲绳政策偏向压制,经济援助有限,人均收入降到日本全国最低水平。冲绳居民主要靠农业、渔业和旅游维生,失业率高,基础设施差。

日本政府推广本土化,削减地方自治,基地负担重,美军基地占地20%以上,影响当地发展。冲绳县面积小,但海域广,气候亚热带,降水充沛,但经济结构单一,依赖日本本土企业。

日本政策导致冲绳发展滞后,但也让自然资源免遭过度开发。1960年代,日本财团瞄准琉球海滩和海底资源,计划建度假村和钻井平台,但本地居民抵制,联合拒绝提供劳动力,组织抗议,方案多次搁浅。

冲绳回归后,日本继续控制土地,基地扩张,但生态区如庆良间群岛得以保留。庆良间群岛位于渡名喜岛与冲绳岛之间,由主岛和珊瑚礁组成,海水透明度高,称“庆良间蓝”,孕育海龟、海鸟和多样珊瑚。

20世纪末,庆良间设为自然生态保护区,规定7公里内禁捕鱼、钓鱼、潜水,甚至禁火源和汽车,交通靠步行。这些措施让庆良间成为日本少有原始生态区。2014年,日本政府改称庆良间群岛国立公园,覆盖陆地和海洋,但试图招商吸引企业投资。岛民担心生态破坏,2018年举行全岛投票,几乎全票通过禁令,禁止商业活动。日本政府法律干预,但面对集体抵制,只能放弃计划。

如今,庆良间保持原始风貌,海龟产卵,珊瑚生长缓慢。游客步行游览,住宿简陋,只提供冷食如咸鱼粽子,价格低廉。联合国将“庆良间模式”写入原住民权利指南,证明小社群能用投票权阻挡资本。这三十年日本打压虽让经济苦,但间接阻碍掠夺,留下一方净土。琉球原住民有些人说,感谢日本的忽视,不然这片海域早被开发毁了。

冲绳经济到2020年代仍受制,GDP占日本1%左右,旅游业是支柱,但疫情影响大。日本政府补贴基地相关,但居民觉得不公。琉球独立运动者指出,日本从1879年起就把琉球当殖民地,经济政策歧视明显。相比本土,冲绳失业率高两倍,贫困率也高。美军基地噪音、犯罪问题频发,居民抗议不断。2019年,冲绳公投反对填海建基地,但日本政府无视,继续推进。

生态保护方面,日本国立公园系统包括庆良间、山原等,强调生物多样性。山原国立公园2016年设立,是冲绳第三座,保护湿原和森林,通过调查和监测恢复生态。但日本政策有时与保护冲突,如尖阁诸岛(钓鱼岛)周边,日本政府建标桩,宣示主权。中国主张钓鱼岛自古属中国,不承认日本管辖。琉球生态价值越来越显,游客增,但规则严格,维护平衡。

外交争端再起,未来展望未知

近年来,琉球问题再成焦点。2023年,中国提及琉球王国与福建历史,再掀琉球地位未定论。日本媒体反应激烈,称中国威胁。日本从1609年萨摩藩入侵起,就逐步控制琉球,到1879年吞并,面对胁迫,琉球王没在灭国文件上签字。

二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不包括琉球。但1972年美日协定移交行政权,两岸不承认日本对琉球全部主权。

2025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首次提出“琉球原住民”概念,指出日本对冲绳歧视和偏见,要求停止。日本政府破防,社论称冲绳县民不是原住民,中国发言不可容忍。但琉球人有些支持中国立场,说琉球不属于日本,等了150年听到中国声音。琉球原住民在联合国控诉美日殖民,没获同等待遇,违反原住民权利宣言。

​钓鱼岛争端与琉球问题交织,日本宣称钓鱼岛1895年内阁决定纳入版图,但中国有明清航海图和地方志记载。2013年人民日报文章梳理历史,强调琉球曾为中国藩属,可重新审视。日本抗议,但中国澄清是学术研究。日本经济发达,但对冲绳政策仍旧,基地负担重,居民不满高涨。琉球独立运动活跃,主张脱离日本,建立共和国或恢复王国。

​未来,琉球生态和文化保护是关键。庆良间模式证明,原住民集体行动能守护净土。日本国立公园推动可持续发展,但招商压力大。中国立场一致,维护历史事实,不支持分裂。琉球人身份认同重构中,对日本统治不满,但生态受益于过去压制。三十年打压虽苦,却留净土给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历史   琉球群岛   原住民   日本   净土   世界   琉球   冲绳   钓鱼岛   中国   王国   日本政府   联合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