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经风光无限的民营巨头海航集团,如今却轰然倒塌。
原因则是因为欠下7500亿巨额债务,并且无力偿还,公司最终“卖身”,连名字都改了。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经历了什么?重组之后,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信源:史上最大破产重整!海航63家公司申请重整,违规占用巨额资金 中国经济周刊 2021-01-30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无数人怀揣梦想投身商海,王健和陈峰,两位拥有民航背景的年轻人,也在这股浪潮中看到了机遇。
1993年,他们拿出1000万元,在海南创办了海南航空。
当时,国内民航业正经历着大规模的重组,国有航空公司合并成三大巨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海南航空凭借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巧妙地避开了与巨头们的正面交锋,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发展壮大。
陈峰的资本运作能力更是功不可没,他通过一系列操作,成功融资9亿元,为海航的早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的冲击下,海航也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不仅成功引入外资巨鳄索罗斯的投资,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8年之前,海航的多元化战略稳扎稳打,主要围绕航空主业,拓展旅游、物流、金融等相关领域。
在这之后,海航的扩张步伐明显加快,进入了一种近乎狂飙的节奏,海外并购、跨界投资,海航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胃口越来越大。
2015年,海航首度荣登世界500强榜单,这无疑进一步激发了其扩张的野心。
2016年,海航的海外并购达到顶峰,斥巨资收购美国科技企业和希尔顿酒店股份,一时风光无限,这背后是海航激进的融资策略。
除传统银行贷款外,他们还充分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像发行债券、信托融资、股权质押等,甚至涉足P2P借贷,构建起庞大且复杂的融资网络。
这种“滚动担保抵押融资”和“借新还旧”的模式,在当时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确实能够快速做大规模,甚至还能从中获利。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无疑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早在2009年收购金海重工的时候,海航便开展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从而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
2013年的“扣船危机”进一步暴露了其资金链的脆弱性,然而海航并未因此停下扩张的步伐,反倒变本加厉。
2017年,海航的总负债竟达7365亿元,为2008年的34倍,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风险敞口颇为巨大。
后来,国家开始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特别是针对高杠杆、高风险的并购行为,海航的扩张之路戛然而止。
同时,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对海航开展境外授信与风险评估,这无疑是向海航发出风险警示,使其融资渠道进一步缩紧,资金链压力骤增。
然而在2018年,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在法国意外离世,给本就风雨飘摇的海航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王健的离世,也揭开了海航内部权力斗争的序幕,作为联合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的陈峰,不得不重新掌舵,力图带领海航走出困境。
在海航高速扩张的那些年,陈峰一直反对激进的扩张策略,与王健的意见相左。
他曾被边缘化,如今却要为曾经反对的策略埋单。
陈峰上任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效仿万达王健林的“断臂求生”,大规模抛售资产,回笼资金。
据统计,2018年海航抛售的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包括大量的非航空资产。
同时,陈峰也重新调整了海航的发展方向,试图回归航空主业,专注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些努力都只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海航的颓势。
截至2019年6月,海航的负债仍高达700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破产的阴影挥之不去。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给了海航致命一击,疫情导致全球航空业停摆,海航的航空业务遭受重创,巨额亏损接踵而至。
2020年,海航控股亏损高达687亿元,集团总负债更是突破7500亿元,资不抵债的局面已成定局。
2021年1月,海航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由于海航的特殊地位——既有国资背景,又在海南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南省政府和中央政府都高度重视海航的重整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避免“硬性破产”带来的巨大冲击,海航的重整方案选择了“剥离劣质资产,保留优质业务”的策略。
在海航众多业务板块中,只有航空业务和机场运营业务还算优质,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最终,海航被拆分为航空、机场、金融、商业及其他四个板块。
信源:总部大厦归属明晰 海航重整又一遗留问题得解2024-05-18中国经营报
其中,航空板块由辽宁方大集团接手,机场板块由海南国资海发控制,更名为海南机场,其余经营困难的320多家公司则被纳入信托计划,用于偿还债务,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海航的破产重整,不仅是资产的重新分配,也是对相关责任人的一次清算。
陈峰、谭向东、包启发等多名海航高管,因涉嫌违规操作被警方控制,曾经的商业精英沦为阶下囚,令人唏嘘不已。
海航的“新生”并非易事,重整后的海航,虽然保留了航空主业,但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航空巨人,而是一个试图重新找回核心竞争力的转型企业。
海航的时代已经落幕,但它的故事远未结束。
中国企业能否真正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那么你认为海航陨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