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霜来,慢享人间烟火暖

秋的脚步,原是听不见的。直到某日清晨推窗,一股清冽如薄刃的风迎面而来,人不自觉地一凛,才恍然发觉,时节已深了。这风里带着一种干净的、属于霜与露的气息,与夏日那黏腻湿重的暖意全然不同。它拂过面颊,并不使人觉得萧索,反倒像一种郑重的提醒,告诉你那真正值得眷恋的温暖,正在人间烟火里,静静地升腾起来。


这时的阳光,也失了夏日的骄纵。它变得分外地客气,斜斜地照过来,像一层薄薄的、金黄色的蜜,涂在斑驳的墙壁上,铺在零落的落叶间。看那街角卖烤红薯的摊子,那热腾腾的、带着焦糖香气的白雾,在这蜜色的光里缠绕、升腾,便觉着那暖意不是虚的,是看得见,也闻得着的。那红薯捧在手里,是一块沉甸甸的、滚烫的慰藉;掰开来,里面是金黄而糯软的芯子,一口下去,那甜与暖便从喉间一直落到心里去,将那一丝从外面带来的寒气,熨帖得服服服帖帖。这大约便是人间烟火最初的模样了。


古人对于节气的变换,是怀着一种庄严的体贴的。他们说“霜降腌菜,立冬蓄水”,在万物收敛的时节,为漫漫冬日预备下一份安稳。这使我想起童年在外婆家的光景。秋深了,她总要买回许多雪里蕻与大白菜,在院子里一一地晾开。她坐在小凳上,不紧不慢地收拾着,那菜叶子在她手里发出清脆的声响。然后是下缸,一层菜,一层粗盐,她用手细细地揉搓、压实,那动作里有一种承袭了千年的、对于生活的耐心。那时的我,只觉着好玩,而今回想,那瓦缸里封存的,何止是几棵青菜?那是一整个冬天安稳的底气,是日子得以从容延续的智慧,是一种将光阴的流逝亲手腌制、发酵,最终转化为醇厚滋味的过程。这烟火气里,便有了文化的厚重。


而最妙的,还是在将夜未夜的黄昏。天色是那种混沌的、青灰里透着些微紫的调子,远处的楼宇已亮起三三两两、温润的灯火。这时候,若在屋里,便听得见邻居家厨房里传来的、隐约的炒菜声,嗅得到那随着油烟机飘出的、带着葱姜爆香的家常气味。这气味,比任何高妙的音乐都更能抚慰人心。它告诉你,在这广大的、渐寒的天地间,有无数个小小的单元,正点起灯,生起火,经营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热乎乎的悲欢。


于是,自己也便忍不住想动手做一餐饭。不必是山珍海味,只一碗清粥,一碟小菜便好。看那米粒在锅中慢慢地翻滚,溢出质朴的香气;看那水汽氤氲着,模糊了厨房的玻璃窗。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外头或许有风在呼啸,有霜在凝结,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却只有安稳的、属于“此刻”的温暖。这温暖,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它不假外求,因而也格外地牢靠。


南宋的诗人范成大曾写过这样的句子:“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这自然是阅尽沧桑后的旷达。然而对于我们这般寻常人,或许还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我们的慰藉,不在高远的云端,而就在这俯拾即是的人间烟火里。它是寒夜里一碗热汤的滚烫,是归家时窗口一灯如豆的等候,是友人相聚时一壶粗茶的闲话。


秋尽霜来,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敛起了锋芒。这恰是一个机会,教我们学着如何“慢享”这人间烟火。那温暖,不在别处,就在这寻常巷陌、一日三餐的细细经营与品味之中。它足以抵御整个世界的寒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文   烟火   人间   温暖   安稳   旷达   慰藉   暖意   香气   时节   气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