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探火”,航天科技的笔墨始终泼洒于这浩瀚无垠的蓝天画布上!
大家好,我是氧气,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央企依然是一位明星选手。
它是国人的骄傲,也是华夏儿女能够屹立于这天地之间的民族脊梁,更是国防与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它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技”或“中国航天”)。
航天科技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在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序号中位列第二。
能在央企名录中坐稳第二把交椅,航天科技凭的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它手里的品牌,不,应该称之为王牌。
“神舟”系列空间载人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系列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工程。
是不是每一个都耳熟能详?
对于航天迷来说,不仅仅是耳熟能详吧,相信每一个品牌,每一个型号都能如数家珍吧?
我们先来看看航天科技的前世今生。
1970年由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都还未坠入大气层。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开启了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4年12月26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决议。王秉璋、汪洋、宋任穷、郑天翔先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航天工业部。张钧、李绪鄂先后任航天工业部部长。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任航空航天部部长。
1993年3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
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刘纪原任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局长)。
1999年7月1日,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分拆为航天科技集团(央企名录第二)和航天科工集团(央企名录第三),前者聚焦航天技术研发,后者侧重国防装备制造。
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制,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00亿元,成为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
接下来,我们深入航天科技的内部来了解一下。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辖有1个创新院、8个研究院、9家专业公司及6家直属单位,拥有1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7万余名。
形成了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为核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为支撑的区域布局。
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无人系统等武器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
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还是中国唯一的洲际战略核导弹研制生产单位。
此外,航天科技也在大力发展卫星应用、无人系统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智慧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并兼顾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产品进出口等航天服务业。
航天科技是我国拥有自主可控通信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商。
也是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产品提供商。
那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意义又有哪些呢?
集团公司标志以直线、圆、字母为设计元素,以“箭头”为设计主题。
箭头象征航天产品冲天而起,体现航天主业特征,同时也寓意航天人奋发向上和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箭头又像一个“人”字,寓意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理念;
三个同心圆象征三个宇宙速度,传达出航天的产业特征,同时三个同心圆由内而外圆环线条粗细、薄厚渐变,表现集团公司不断开拓、发展、壮大的势头。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是中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
如果没有航天科技集团,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卫星发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气象预报、货轮远洋航行都将受制于人。
国防发展例如导弹制导、航母编队、战机巡航更是无从谈起。
就连我们平常生活中滴滴打车、外卖、网购、微信定位、开车导航等需要用到定位的活动,都得依托北斗导航系统。
没有北斗,我们犹如在黑暗中前行。我们的互联网企业无法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经济活动也不会像今天这么便利而热烈,国防发展也全然达不到现有的这种态势。
可以这么说,航天科技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我们国防发展的定海神针!
中国空间站马上就要迎来首位外国航天员啦!2025年2月28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一份超有分量的航天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将为巴基斯坦航天员提供全方位培训,未来将实现"巴铁兄弟"与中国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的梦想。/图源:CCTV-13新闻频道
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秉承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衷,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在一堆堆复杂而又玄妙的计算公式里,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尽情泼洒在这大气磅礴的蓝天画布上。
这是属于科研工作者们的终极浪漫!
今天的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标杆,踏浪前行的青年才俊们,正接过老一辈航天泰斗们的接力棒,以“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精神,书写着中国航天的下一个辉煌篇章。
星辰大海,我们,永不止步!
来自:氧气锅气聊聊吧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5-27-29日举办的两机展和激光在两机(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及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