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早上7点38分,美国犹他州一声巨响打破了沙漠的宁静。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那座造火箭的厂子炸了,而且炸得稀巴烂。
这事儿不小,《空天力量杂志》紧急报道了。
这次爆炸的地点:普罗蒙特里沙漠。
有个挺有意思的绰号,叫“火箭牧场”。
这次爆炸的厂房,专门生产固体火箭助推器。
说白了,就是用来推动导弹飞的那种大推进器。
这地方为啥叫“牧场”呢?
因为这片区域,原本是片荒凉的牧场地带,后来被军工企业占用。
但这昵称一直流传了下来。
现在这个牧场可遭了大殃。
视频显示,爆炸那一刻简直像电影大片——浓烟滚滚往上冒,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就跟小型核爆似的。
当地媒体派了无人机去航拍,画面触目惊心!
原来完好的厂房现在一片废墟,屋顶全被炸飞了,墙体倒塌。
钢筋混凝土结构被炸得四分五裂,散落一地。
整个现场还有明显的过火痕迹,黑乎乎的一片,看着就知道火有多大。
上世纪60年代,美国NASA的阿波罗1号任务就因为舱内火灾死了三名宇航员。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就是因为火箭助推器的橡胶密封圈出了问题。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又解体了,又是7条人命。
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再说这个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那可是美国军工界的大佬,年赚四五百亿美元,雇着十几万员工。
它不光造火箭,还造轰炸机、无人机、卫星,甚至还参与美国的核武器计划。
再想深一层,美国这些军工厂一直在不停扩建。
为啥?
因为全球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
从乌克兰战争到中东冲突,大国之间的较量,导致军火订单激增。
诺斯罗普·格鲁曼的订单,比五年前增长了不少。
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安全隐患也就跟着来了。
这次发生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爆炸。
虽然场面震撼,但有个情况挺特别的——没有人员伤亡。
这就有意思了。
为啥?
因为这个厂子建在了“鬼地方”。
偏僻得很,周围几十公里都没什么人家。
犹他州普罗蒙特里沙漠地区,那叫一个荒凉。
你放眼望去,就是黄沙、仙人掌和几条蜥蜴。
这哪是个正常人会选的地方?
但对军工厂来说,这地方简直是天选之地。
一旦出事,伤不着平民,影响不到民居,出了事故就是公司自己的事。
美国军方选址,可是有讲究的。
从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划开始。
美国就把危险的军事设施,往人烟稀少的地方放。
内华达核试验场、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白沙导弹靶场。
哪个不是在荒郊野外?
这次爆炸的厂子也不例外,正是这种“深山老林”策略的又一例证。
这种地方典型的“高风险、高利润”产业,常年处于半保密状态。
外人,很难知道里面到底在干啥。
从空中俯瞰,这个火箭牧场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分为几个区域,有生产区、测试区、仓储区等。
这次爆炸的地方,据说是生产固体火箭燃料的车间。
这种燃料主要成分是高氯酸铵和铝粉混合物。
极其不稳定,一点小火星就能引发连锁反应。
爆炸过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他们只发了个简短声明,就那么几句话:
确认发生爆炸,没有人员伤亡。
完了,没了。
剩下的事一概不提。
这种态度,在老百姓眼里就是“遮遮掩掩”。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马上就以“安全”和“保密”为由,拒绝公开任何细节。
这个借口,在美国历史上可是用了不知多少次了。
从上世纪50年代的51区UFO传闻,到70年代的“五角大楼文件”,再到现在的各种军事秘密。
“保密”两个字总能搞定一切。
但是这次爆炸,对美国正在开发的“哨兵”洲际导弹项目来说,可真是雪上加霜。
这个项目是啥?
简单说,就是要更新换代美国那些老旧的民兵III型洲际弹道导弹。
原计划斥资1000亿美元,打造一套全新的核打击系统。
“哨兵”项目,从2020年就开始了。
但这个项目一直不顺,问题不断。
先是技术难关一个接一个,关键部件测试失败;
再是预算像吹气球一样膨胀,从780亿美元飙升到1410亿美元。
最后是进度严重滞后,原计划2030年服役,现在看起来遥遥无期。
美国军工项目超支、延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F-35战机原计划1200亿美元,现在花了1.7万亿还没完全搞定;
“福特”号航母也是超支50%,延期5年才勉强服役。
这次“哨兵”项目因为严重超支已被下令暂停,这工厂还炸了,这不是雪上加霜是啥?
别看美国表面光鲜,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
实际上这几十年来,它一直靠一个接一个的军事项目来保持所谓霸权。
特别是近些年,眼看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崛起。
美国那个急,恨不得把军费当饭吃。
但问题来了,这些天价军事项目,真有那么厉害吗?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搞的“星球大战计划”,号称能用太空激光打下苏联的导弹。
结果花了上千亿美元,连个像样的系统都没整出来。
2000年代,美国搞了个“未来战斗系统”。
说是要革新陆军装备,结果2009年被扼杀,浪费了约200亿美元。
F-35战机项目更是个无底洞。
原计划总共1200亿美元,现在已经花了1.7万亿美元(相当于10个中国三峡工程的造价)。
每架单价从原来的5000万美元飙升到8000万美元左右。
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连飞行员都直呼不好用。
如今这个“哨兵”洲际导弹项目,又是一样的老路子——画大饼、要大钱、出大问题、再要钱。
这钱都进了谁的腰包?
军工巨头们!
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这些公司的高管们,年薪动辄上千万美元。
公司股东赚得盆满钵满。
例如:
波音公司CEO,2024年总薪酬为3280万美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EO玛丽琳·休森,曾拿到2830万美元的薪酬。
这些军工巨头,还花大钱请退役将军当“顾问”、雇说客去国会游说、捐款。
这就形成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早在1961年就警告过的“军工复合体”——军队、国会、军工企业和智库形成的利益集团,绑架国家决策。
这套军工复合体运作方式,可谓炉火纯青:
先是制造“威胁感”,说中国如何厉害、俄罗斯如何危险;
然后吓唬国会和普通民众,说必须加大军费投入才能应对“威胁”;
接着就是立项、拨款、研发,项目一旦启动,成本超支就变成了“正常现象”,国会也只能继续掏钱。
这套玩法,军工企业找到了摇钱树,政客获得了资本和选票,军方得到了新装备(虽然可能不怎么好用)。
谁吃亏了?
美国纳税人呗!
更深一层,这么多资源投入到军工上,挤压了美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
美国的桥梁、公路老化严重;
公立学校师资不足;
医疗费用高得吓人;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任何一个,过度依赖军事扩张的帝国,最终都难逃衰落的命运。
古罗马如此,大英帝国如此,苏联也是如此。
当一个国家,把太多资源投入到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军备竞赛中,而忽视了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问题。
衰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美国这些年国债,已经飙升到36万亿美元(人均债务约10万美元)。
年利息支出都超过了教育预算。
社会撕裂加剧,极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空心化。
这种情况下还疯狂军备竞赛,这不是“自食恶果”是什么?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它有多少航母、战机。
而在于人民生活得好不好,社会稳定不稳定,创新活力足不足。
如果只顾着造武器,不管老百姓死活,这个国家迟早会栽跟头。
这是历史规律,谁也逃不掉。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