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大妈今年刚满六十,每天最爱在市场买点新鲜米面做花样早餐。一天,她买了看起来特别筋道“Q弹”的牛肉面。她和家人尝了一口,觉得太有嚼劲、久煮不烂,还有种说不出的滑腻感。
老伴皱了皱眉:“这是不是用了什么特别添加剂?”林大妈起初不信,但不久之后,央视一则新闻让她惊出一身冷汗:“硼砂15克可致死,却正在被一些商家偷偷添加到米面制品、肉丸、腐竹、粽子等食品中!”

这样的信息让全家人都坐不住了这些看似平常的美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为什么硼砂明明是明令禁用的,却仍被顶风加入?我们到底该如何辨别和远离?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在食品安全领域“屡查屡现”的老问题,为你揭开真相,也教你实用鉴别方法。尤其最后这3招,很多人从未听说过!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硼砂,但它在工业和医药领域用途广泛,比如用作清洁剂、制造玻璃、甚至作为金属助融剂。但你知道吗?“硼砂15克可致死”并非危言耸听。
专家指出:成人硼砂的中毒剂量仅为1-3克,致死量大约15克,婴幼儿致死量更低至2-3克。而在现实中,仅需食用若干次非法加工的面条、肉丸或粽子,就有可能让体内硼元素达到危险水平。

为什么硼砂却屡禁不止?归根结底,硼砂能增强食品的“筋道感”和防腐能力,使面点、肉类制品、腐竹、凉皮等口感更加Q弹爽滑久煮不烂,还能延长保质期。于是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利,无视规定铤而走险。
刑事案例屡见报端福建、海南、甘肃等多地连续查获违法添加硼砂的肉制品、粉条、米面、卷粉,涉案商户均被判刑并罚款。
硼砂沉积体内,会有什么可怕后果?专家分析:过量摄入硼砂可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甚至多脏器蓄积性中毒,严重时可直接致命!更可怕的是,硼砂能干扰消化酶作用,对孕妇和儿童伤害尤甚。
2019年央视还曝光:市场上近76%的软泥玩具存在硼砂超标问题,家有孩子接触软泥也要特别小心。

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米面制品,其实是硼砂违法添加的“重灾区”。福建、海南、甘肃等地多起案例显示,被添加硼砂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卷粉、凉皮、米粉、肉丸、腐竹、粽子、伊面等。通常,这些食品具备以下异常特征:
口感特别有嚼劲、筋道、Q弹、久煮不烂,甚至凉后依然“回弹”;表皮色泽异常明亮或过于光滑,偶尔带着微弱的“碱味”;剥开粽子黏性差,米粒颗粒大且不易黏叶;猪肉、肉制品摸起来格外滑腻、有白色残留粉末;腐竹久煮不烂、颜色过白不发霉,凉粉、凉皮表面黄亮而运输时不易碎。

官方数据显示,抽检出的问题卷粉硼砂含量高达525mg/kg,远超安全阈值。头脑一热买回家,小则恶心腹泻,大则危及生命!
面对越来越隐蔽的食品“掺假”,消费者如何甄别?牢记这3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招:看颜色与光泽
正常米面软滑发白,添加硼砂后表面会异常明亮、发黄或如塑料一般。尤其是肠粉、腐竹、肉丸等,表皮不该过于光滑。

第二招:闻味道与手感
用水轻轻打湿面皮、肠粉等,正常的不会滑腻,有碱味则要小心。猪肉用硼砂处理过会发滑、色泽深,手感黏滑有末。
第三招:口感异常久煮不烂,嚼劲过分弹牙
如果粽子、面条、腐竹煮很久还不烂,咬起来特别有弹性、分明“Q弹”感异常,你要格外提高警惕。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年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学评价标准》
《中国法治案例选编(食品安全卷)》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