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珠宝被盗,安保实力被狠狠打脸,漏洞多到难以相信!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谁能想到,号称全球顶级艺术殿堂的卢浮宫,居然能让盗贼在八分钟内偷走价值1.02亿美元的王冠珠宝?

这座藏着《蒙娜丽莎》、每年接待超1000万游客的博物馆,在大家心里向来是铜墙铁壁般的存在,结果一场低科技盗窃直接把它的安保神话给揭穿了。

到底是盗贼太嚣张,还是卢浮宫的安保已经烂到根里?

提起卢浮宫,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艺术与奢华的代名词,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文艺复兴的传世画作,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伦勃朗、维米尔的珍品,这里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瑰宝,随便拿出一件都足以让艺术爱好者疯狂。

作为全球访问量最高的博物馆,它是法国的文化名片,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朝圣地,毕竟能在同一个空间里直面这么多世界级文物,这种体验放眼全球都少见。

可就是这样一座看似无懈可击的艺术圣殿,却在最基础的安保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而且这跟头栽得一点都不冤枉。

10月份发生的那起盗窃案,说出来都让人觉得离谱,一支四人盗贼团,没带什么高科技设备,就靠角磨机这种工地里常见的工具,把升降平台停在博物馆外,硬生生利用监控盲区溜进上层展厅。

前后不过八分钟,价值1.02亿美元的王冠珠宝就被他们揣进了口袋,全程没触发任何有效警报,甚至没被巡逻人员发现。

前FBI艺术品犯罪调查员罗伯特・威特曼评价这案子 “胆大而高明”,可在我看来,这哪儿是盗贼高明,分明是卢浮宫的安保给了人家可乘之机。

换个角度想,要是换成普通博物馆,别说角磨机切割的噪音,就是有人在展厅里多徘徊几分钟都可能被留意,偏偏卢浮宫这种级别的地方,能让盗贼来去自如,这安保水平简直刷新了下限。

而且这起盗窃案根本不是偶然,而是卢浮宫长期忽视安保的必然结果,法国国家审计署后来抛出的153页报告,把博物馆的财务管理问题整理得清清楚楚。

数据摆出来简直触目惊心:2018年到2024年这六年里,卢浮宫在艺术品购置上砸了约1.05亿欧元,可花在建筑维护和安保上的钱,加起来才2670万欧元。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花10块钱买新东西,只肯花2毛6保养和看家,另外之前计划好的8300万欧元安保升级,最后实际投入居然只有300万欧元,连零头都没凑够。

1.05亿欧元买了2754件艺术品,平均每件差不多3.8万欧元,可这些宝贝里只有四分之一能在馆内展出,剩下的三分之二要么躺在仓库里吃灰,要么根本没机会和游客见面。

一边是疯狂 “扫货” 收藏艺术品,一边是连基本的安保都舍不得花钱,卢浮宫这操作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且,馆里藏着的可都是天价文物,单是《蒙娜丽莎》的保险金额就高到无法估量,可就是为了多买几件新藏品,连保护这些 “老宝贝” 的安全系统都能省则省,这哪是博物馆该有的管理逻辑?

而且卢浮宫的安保漏洞,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审计报告里提到,2017年就有过一次安保审查,当时就发现了入场安检不严、没有安全危机应对预案这些致命问题。

可卢浮宫把这些问题当成了耳旁风,好几年过去了,该升级的没升级,该整改的没整改。

2022年到2025年期间,总共才安装了134台监控摄像头,要么是替换旧设备,要么是新增的零星几个。

让人没想到的是,德农翼38%的展厅连一个摄像头都没有,里什利厄翼更是夸张,75%的区域都是监控盲区,盗贼能精准找到漏洞下手,恐怕早就把这些 “盲区地图” 摸得门儿清了。

想想都觉得后怕,伦勃朗、维米尔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就放在没有监控的展厅里,万一遇到别有用心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蒙娜丽莎》虽然被重点保护,但架不住整个博物馆的安保体系漏洞百出,真要是有人铤而走险,谁能保证下一个被盗的不会是这幅世界名画?

之前就有游客试图破坏《蒙娜丽莎》的先例,现在连盗窃团伙都能轻松潜入,卢浮宫的安保简直成了摆设。

要说这一切的根源,还得怪卢浮宫那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博物馆的票务收入必须拿出 20% 用于购买新艺术品。

这制度乍一看是为了丰富馆藏,可实际操作下来,却成了安保投入不足的 “罪魁祸首”。

卢浮宫每年接待超1000万游客,票务和品牌授权收入相当丰厚,可这些钱宁愿用来买那些未必能展出的艺术品,也不肯多花在安保上。

博物馆方面还辩解,收购艺术品是为了保护法国文化遗产,提升国际影响力,不能完全取消资金分配比例。

但保护文化遗产难道不包括保护好现有的藏品吗?要是连已经拥有的宝贝都守不住,再买再多新的又有什么用?难道是等着被盗或者损坏吗?

马克龙提出的 “卢浮宫新文艺复兴计划”也让人难以理解,这个计划打算花11.5亿欧元新建博物馆入口,还要搞《蒙娜丽莎》专馆,目的是容纳更多游客。

可审计署直接质疑这个项目的合理性,说前期调研不深入,成本估算肯定会大幅超支。

一边是现有的安保系统破旧不堪,监控盲区一大堆,一边还要花十几亿欧元搞扩建、建专馆,卢浮宫这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吗?

明显是本末倒置啊!游客来卢浮宫,首先是为了安全地欣赏艺术品,要是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再宽敞的入口、再豪华的专馆,又能留住多少游客?

案发之后,卢浮宫馆长劳伦斯・德・卡尔斯提交了辞职申请,结果没被接受。

国家审计署负责人皮埃尔・莫斯科维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得好:“王冠珠宝的失窃无疑是一次震耳欲聋的警钟。” 虽然说到了点子上,可光有警钟没用,得有实际行动才行。

卢浮宫方面表示,自2017年以来已经多次进行安保评估,还选了承包商改善设施,相关升级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施。

同时还强调,艺术收藏与文化传播仍是核心使命,但会把安全防护放在更高优先级。

这些承诺听着挺美好,但能不能落实还是个谜,毕竟之前的安保升级计划就缩水了那么多,这次会不会又是 “雷声大雨点小”?

而且安保问题积重难返,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监控摄像头得全面覆盖吧?安检流程得严格起来吧?安全预案得完善吧?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长期的坚持,不是说一句 “重视安全” 就能实现的。

其实卢浮宫的遭遇,给全球所有博物馆都提了个醒,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博物馆不能只想着扩张馆藏、吸引游客,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被盗或损坏,就算花再多钱也买不回来,博物馆只有把现有的藏品保护好,才能谈得上文化传播和国际影响力。

再想想那些世界级的博物馆,比如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们之所以能长久地吸引游客,不仅因为馆藏丰富,更因为有着完善的安保体系和管理机制。

这些博物馆也会收购新的艺术品,但绝不会在安保上偷工减料,因为它们明白,安全是一切的基础。

卢浮宫作为行业标杆,本该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结果却因为资金分配失衡、管理不当,闹出了这么大的丑闻,实在让人惋惜。

现在距离王冠珠宝被盗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案件的侦破情况还没有太多消息,被盗的珠宝能不能找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但这起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所有人深思,对于卢浮宫来说,这次的 “打脸” 未必是件坏事,至少能让他们彻底清醒过来,正视安保和管理上的漏洞。

希望他们能真正落实承诺,加大安保投入,完善管理制度,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震惊之外,更多的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保护它们是所有人的责任。

而博物馆作为直接的守护者,更应该扛起这份责任,不能因为追求利益或者盲目扩张而忽视了本质。

卢浮宫的珠宝被盗案,与其说是盗贼的胜利,不如说是管理的失败,希望这次的事件能成为一个真正的 “警钟”,不仅敲醒卢浮宫,也敲醒所有博物馆。

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平衡好收藏、展览和保护的关系,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长久地流传下去,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艺术的魅力。

要是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再辉煌的艺术殿堂,也终会沦为笑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时尚   卢浮宫   安保   漏洞   珠宝   实力   博物馆   蒙娜丽莎   艺术品   欧元   游客   盗贼   盲区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