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在西贝门店曝光了冷冻蔬菜和南瓜泥,引发了餐饮行业的大讨论。原本大家去店里吃饭,都以为点的菜是现炒现做,但那天起,许多顾客突然发现,自己花的钱却吃到了别人提前做好的东西,顿时觉得被糊弄了。
网上怨声载道,大家质疑这些长保质期的冷冻菜是不是预制菜,消费者觉得新鲜感没了,食欲也跟着打折。
面对质疑,西贝出来解释,说这些食材其实是在中央厨房提前做好的,然后统一配送到各家门店,是为了保证标准和效率,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成品预制菜。
行业里不少老板站出来挺西贝,说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企业把工序做到前面,有些则留到门店做。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说就算加工工艺再先进也是冷冰冰的,吃到嘴里少了那股烟火气。
其实,这种中央厨房并不是最近才兴起,早些年餐饮行业为了管住口味和降低人力成本,把粗加工、切菜、配料这些岗位都搬到了总部的厨房里,大批原料一处理完马上就能给各家店配送,菜品味道越来越统一。
到了后来,餐饮连锁越开越多,门店越往外地扩张,配送变成了个大难题。一家北京的连锁要进上海、杭州,不建中央厨房就得天天拉新鲜原料,成本可想而知,这时候冷冻和半成品就成了标配,既能解决远距离配送,又能应付高峰期大批量订单。
可一来二去,餐桌上的食物和顾客期待的“现做现吃”产生了缝隙,吃饭的体验变成了工厂流水线。像西贝这样的企业,本意是想用工业化方式保证品质和卫生,结果却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套路了。
大家吃来吃去,发现不管在哪家连锁店,点的菜味道都像出一个模子。这种情况下,食材新鲜不新鲜、带没带添加剂,消费者的情绪已经盖过了理性分析。
虽然不少餐饮品牌还在电商平台上把自家酱料、半成品卖给家庭厨房,但大部分都没火起来。最终,这些为零售做的食材还是回到了连锁扩张的老路上,比如给新开的外地门店保供应。拿来解决扩张难题没错,可一不小心,门店变成了加热车间,而不再是烟火缭绕的饭堂,顾客心里自然不舒服。
西贝的态度说明行业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那封致歉信坦言,中央厨房做出来的东西和顾客期待有差距,承诺以后把部分加工环节还给门店,让大家看得见厨房的烟火。
也有声音说,做饭还得围着吃饭的人转,只有顾客买账,企业才有未来。如今,许多品牌都在琢磨新一代中央厨房,希望既提高效率,也能顾及口味和新鲜感,真正做出让人满意的菜。
这场争议到底说明了什么?其实就是餐饮行业的本质不能变,最后还是得看顾客吃得满不满意。企业不能只盯着标准化和成本,把饭桌变成生产线,而要回归到让每个人都觉得“这菜是为我现做的”,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餐饮行业走到今天,不能只想着怎么省事,怎么统一,更要记住,顾客为的就是那一份真实的味道。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