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冲上热搜第一,引发了热议。
不少网友都吐槽,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价格太贵了。例如坐标北京的绝味鸭脖门店,270克鸭脖30元、150克鸭肠30元。
这曾经遍地街头巷尾的卤味店,为何成了人人喊打的“价格刺客”?
由于价格昂贵,光顾的消费者也很少,三家企业营收因此持续下滑,不少门店相继关闭。
据华创证券研报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净闭店数目或在2000家左右。此外,财报数据显示,光2024年,周黑鸭门店减少785家,煌上煌门店减少837家。
算下来,短短一年时间,卤味三巨头的门店约缩水超3600家。
一年狂关3600家店、营收利润双降、跨界自救翻车,这卤味三巨头到底怎么了?
月薪五千,鸭脖成了奢侈品?打工人钱包扛不住了
“一袋鸭锁骨加了几根鸭脖,居然要98块?我以为自己买了“爱马仕”!”
济南的王女士在绝味店里吐槽,这戳中了多少打工人的心,“现在的鸭脖,难道是‘镶金’了吗?”
这可不是段子,而是当下最扎心的消费现实。
在2024年,绝味的鸭舌标价89元/250克,折合178元/斤,比进口的牛排还要贵;
周黑鸭的锁骨价格直接破百,网友算了一笔账:啃完这一斤卤味,两天的饭钱就没了。
但更让人想不通的是,生鸭肉明明批发价才7.5元/斤,结果一变成卤味,价格就翻了20多倍。
艾媒咨询数据太扎心了:2024年休闲卤制品均价同比上涨12%,超70%消费者直呼“这价格高得太离谱了”。
有些网友疯狂吐槽:“以前追剧啃鸭脖,现在追剧啃黄瓜,卤味刺客教会我什么叫‘消费降级’。”
表面看是年轻人太抠门,实则是他们钱包扛不住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5.1%,可卤味涨价的速度却是收入增速的2.3倍。
更扎心的是,16-24岁青年失业率连续8个月超14%,应届生的薪资连6000元都不到。
在上海打工的应届生小李直言:“房租占工资的一半,卤味刺客一口吃掉了我两顿饭钱。”
而她的经历在小红书上,点赞破了万,词条#穷鬼套餐VS卤味刺客#阅读量超千万,网友纷纷自嘲:“穷鬼套餐10元吃饱,卤味刺客一口10元。”
经济学家点评:“现在经济处于下行期,消费者将会重新定义必需品。如果卤味三巨头还涨价,那就等于在‘自杀’。”
现实的耳光来得非常直接。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低价卤味外卖订单量同比激增37%,而三巨头订单量暴跌21%。
便利蜂、罗森的临期货架前挤满了打工人,网友甚至发明了生存公式:“一袋卤味=两天通勤费=便利店三天早餐”。
当写字楼里10元管饱的“穷鬼套餐”窗口——卤蛋+米饭+青菜,打工人的午餐自由全靠它。
当卤味涨价速度跑赢了工资条,年轻人只能选择“断舍离”。
毕竟,在生存面前,舌尖上的快乐终究还是“奢侈品”。
当消费者还在为高价的鸭脖骂街时,卤味三巨头的财报已经亮起了红灯。
2024年的财报,只能用“惨”字来概括。
绝味营收额只有62.57亿,同比下跌了13.84%,净利润只剩2.27亿;
而周黑鸭的客单价65元,直降20元,结果年轻人连“凑单”都嫌它贵;
煌上煌更惨,净利润不到四年前的两成,剩下了4032.99万,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亏钱了。
可三巨头的嘴巴硬得很,还把“黑锅”甩给“年轻人抠门”“大环境差”……
谁知消费者直接怼回去:“涨价时说成本高,亏钱时怪我们穷,便宜全让你们占了?”
然而三巨头的关店逃命真相,还是藏不住。
绝味在这近16个月里,关店数高达3821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闭店5家;
其实周黑鸭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了2024年底,门店剩下3031家,一年就关了785家店;
煌上煌更不用说了,那“千城万店”计划彻底凉凉了,还关了837家店,加盟商平均活不过一年半。
更讽刺的是,这三巨头狼狈不堪地关店时,谁也没想到,紫燕百味鸡在逆势中崛起,狂开了1200家店,更厉害的是,单店日均赚4000元。
说到底,这场败局是“疯狂开店”的套路玩崩了。
2018年至2023年,绝味每年新开1000多家店,可结果单店的收入从120万腰斩到60万。开店越快,钱赚得越少。
说起三巨头的成本,更是雪上加霜,租金占比从15%飙到了30%,鸭肉采购成本涨了12%,但售价只涨5个点,毛利率直接跌破30%的生死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盟商们还是忍不了了。
周黑鸭收20万保证金,但加盟商一年赚不到8万,“等于白给总部打两年半的工”。
资本市场更是翻脸不认人,绝味的市值跌破百亿,周黑鸭股价跌成了“白菜价”。
其实道理很简单:疯狂开店碾压了真实需求。
年轻人用“10元穷鬼套餐”投票,紫燕用便宜好吃抢市场,资本用撤资表态。
三巨头“涨价保利润、开店保增长”的套路,在现实面前还是彻底崩盘。
这场败局只是刚刚开始:要么降价讨好大众,要么转型做高端,否则等到资本退潮,将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卤味三巨头为了自救,2024年集体玩起了“跨界”。
周黑鸭卖起了椰子水,绝味也开了奶茶店,更有意思的是,煌上煌还做起了预制菜。
但结果却一个比一个惨,年轻人根本不会买单,投资人被气得直摇头。
就连自家粉丝都吐槽:“路子太野了,但死得会更快。”
更没想到的是,周黑鸭的椰子水卖18元一瓶,比喜茶还贵,在三个月内才卖出1万瓶。
绝味更绝,搞出了那“鸭脖奶茶店”,菜单上的杨枝甘露配麻辣鸭脖。谁知消费者喝了直呼“腥得反胃”,结果还没做满四个月就悄悄关了门。
煌上煌更狠,砸钱搞差异化,直接做起了预制菜,结果一年亏了800万。
谁也没想到,当三巨头在这跨界路上摔得鼻青脸肿时,新品牌却靠“专注”闷声发财。
王小卤只靠一款虎皮凤爪,一年卖出了10个亿,回头客高达35%。
而零食很忙吧卤味塞进那散装称重区,5块钱起卖,就连店员忙得直摇头:“电子秤按到冒火星子,年轻人就爱这种便宜实在。”
资本市场都是用钱说话的,谁知绝味一宣布“跨界奶茶”,它的股价立马跌了4.2%。
可另一边,王小卤拿到高瓴资本5亿投资,估值冲到80亿。
投资人真的无语:“三巨头折腾了大半天,还不如人家专心做鸡爪。”
这场“跨界”闹剧,也彻底暴露出三巨头的致命伤,产品不行,搞再多噱头也没用。
年轻人要的是“一口上瘾”的味道,不是齁甜的椰子水;要的是“电子秤撕掉那溢价”的实在,不是包装成轻奢的智商税;要的是“追剧摸鱼”的快乐,不是不伦不类的鸭脖奶茶。
可三巨头偏偏不信邪,当王小卤用虎皮凤爪征服了消费者味蕾、零食很忙用低价称重来颠覆规则时,他们还在用“跨界”掩盖自己不会做卤味的事实。
更扎心的是,投资人的一句话捅破了那窗户纸:“卤味行业没有永远的老大,只有跟不上需求的老古董。”
三巨头以为“跨界”能让自己变年轻,殊不知消费者早已看透。
当年轻人用“性价比”重新定义零食,这场关店潮或许只是开始。
毕竟,消费者的舌头和钱包,永远比财报更懂得什么是好生意。
- END -
参考资料
乐居财经:《“卤味三巨头”一年合计关店超2600家,网友吐槽吃不起》
整点消费:《卤味三巨头荡起“双降”,集团关店止损》
时代财经:《“卤味三巨头”卖太贵冲上热搜!去年上半年三家合计关店超1700家》
凤凰网财经:《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福州新闻网:《卤味三巨头为什么失宠?定价贵、平替多或成主因》
观察者网:《月薪多少,能从“卤味三巨头”中笑着走出来?》
作者:ESP
编辑:歌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