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汴京城的富商们最爱干的事,不是逛勾栏瓦舍,而是蹲在科举放榜处"抢女婿"。
一旦发现潜力股,家丁们立刻蜂拥而上,上演"榜下捉婿"的戏码。
据说有一位七十多岁才中进士的韩南老,居然还有富商想招他做女婿。老爷子哭笑不得,写诗自嘲:
"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无独有偶,最近某医院爆出的"肖某董格格事件",堪称现代版"榜下捉婿"的豪华PLUS版。
董格格,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本科,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试点班,两年完成四级手术,跨学科论文高产——这履历,高低得是个"六边形进士"。
再加上网传她背景非凡,可以说一大家子都属于精英阶层。按理说,这样的天之骄女,找对象不得挑个门当户对的?
可她偏偏甘于做小四,选了有家室的肖某副主任。
有人说,这是"真爱";也有人说,这是"资源置换"。就像宋代富商看中新科进士,图的不是他的颜值,而是他的仕途潜力。
肖某,胸外科副主任,技术扎实,前途无量,但要想再进一步,光靠手术刀可不够。
而董小姐背后,站着的是某个"医学世家",论文致谢里全是院士大佬的名字。这要是搁在宋代,妥妥的"宰相门生",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一个需要"学术资源",一个需要"行业人脉",两人一拍即合,上演了一出"现代医学版《赘婿》"。
宋代富商抢进士,是为了让家族跻身官场;今天的某些"学术联姻",则是为了让资源更高效地流动。
以董格格为例,这位“学术资源整合达人”的论文横跨医学影像、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三大领域,堪称“跨学科收割机”。若说单凭个人能力实现如此广度,未免有些“玄幻”。
来个大胆的猜测,会不会是她通过特定渠道,将不同领域的资源转化为学术成果呢?
再看其规培之路:三年流程一年通关,效率堪比“医学赛道超车”。
旁人苦熬轮转科室时,她仿佛手持“绿色通行证”,直通终点。再大胆猜测,这背后若无资源加持,恐怕连手术室的钥匙都摸不到。
肖某“为爱从手术室消失若干分钟”的离奇操作,被调侃为“为爱发电医学版”。这场风波恰似一柄放大镜,照出了“潜规则”——有人靠才华攀高峰,有人借东风抄近道。
这要是放在宋代,估计能写进《宋史·滑稽列传》。
从宋代的"榜下捉婿",到今天的"学术联姻",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逻辑。富商抢进士,是为了让家族跻身官场;某些"学术联姻",则是为了让“资源”更高效地流动。
比如一方可能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科研平台,另一方则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或广泛的社会人脉,通过联姻,将这些资源汇聚融合,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可见,无论是古时还是今朝,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围绕核心资源展开的一场资源置换与合作。
唯一不同的是,宋代的进士好歹是明媒正娶,而今天的某些"联姻",却只能在举报信里见光。
#婚姻# #头条#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