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抛出了十年一遇的机会,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10年前“互联网+”横空出世,硬生生把扫码支付、手机出行、直播网购变成了日常,抓住机会的人要么跻身互联网大厂,要么靠电商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买了腾讯股票的更是收获了几十倍的回报。
如今“人工智能+”高调登场,国务院早在8月就明确了时间表:2027年智能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社会。
这可不是空话,而是要拆成各地政府和央国企KPI的硬任务,普通人的财富风口就在这里。
第一个必抓的机会是算力。要是把AI比作灵魂,算力中心就是它的“身体”,没有足够的算力,再先进的AI也没法运转。

这次政策明确要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就像国家电网一样打通全国算力资源,把AI使用成本降下来。
这就意味着,给算力建设“卖铲子”的领域肯定要爆发。不管是生产AI芯片、建设算力基站,还是铺设高速光缆、开发算力调度软件,都是实打实的需求。
普通人哪怕不搞技术,要是能承包相关工程、给产业链企业做配套服务,或者投资这些赛道的龙头公司,都有可能搭上这波快车。
毕竟基础设施建设先于应用爆发,这是互联网时代早就验证过的规律。

第二个机会藏在数据里。AI聪明与否,全看“吃”的data好不好。就像人读1万本垃圾书不如读10本经典,AI拿到零散、低质的数据,给出的答案也会离谱。
现在数据领域最大的痛点就是“又乱又差”,所以能提升数据质量的环节全是机会。比如数据采集,要把各行各业的信息精准收上来。

数据标记,给图片、文字贴好标签帮AI“认东西”;数据清洗,剔除错误、重复的信息。
这些工作不一定需要高深技术,普通人可以学门技能加入团队,创业者能组建小团队接外包,投资者盯着数据服务公司也没错。
AI越发展,对优质数据的需求就越迫切,这个赛道只会越来越火。

第三个机会是押注“智能原生企业”。政策首次提出要培育这类企业,说白了就是要造人工智能时代的“腾讯、阿里、抖音”。
互联网时代,微信颠覆了短信,网购改变了逛街;AI时代肯定也会有新应用干掉旧模式,可能是智能办公工具,可能是新型教育软件,也可能是颠覆生活的智能终端。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自己创业,关键是早点发现这些潜力股。就像2004年买腾讯股票,持有到现在股价翻200倍还不算分红。
这些国民级应用出现时其实不难察觉,身边人都在用来办公、学习、娱乐,只要有勇气,跟着企业成长就能享受到红利。
10年前的“互联网+”,有人抓牢机会改变命运;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另一场不能错过的时代浪潮。

算力、数据、智能原生企业这三个方向,既有踏实的实业机会,也有灵活的投资选择,覆盖了不同能力和资源的普通人。
政策已经把路线图铺开,剩下的就看谁能看懂信号、果断出手。
毕竟十年一遇的机会,人生没几次,抓对了可能真的能少奋斗十年。
#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消费##投资理财#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