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尘埃落定,车企集体转向机器人赛道?

今年的汽车圈氛围不同了,没有了价格战的内卷,也没有了铺天盖地的智驾宣传。

工信部对L3辅助驾驶车型的定调,已经将智驾安全底线守住了。

这也意味着电动智能汽车市场已经形成头部效应。

电气化市场形成了头部品牌比亚迪、特斯拉和赛力斯等。

智能化赛道,也形成了头部技术公司比如特斯拉,华为和momenta等

当汽车市场增量放缓,不甘寂寞的车企也开始积极寻找新赛道比如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成新风口

昨天,小鹏汽车在广州新总部举行了AI day 2025,宣布小鹏汽车不再只是一家车企,而是一个AI公司。

不仅推出了自研AI大模型,还展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IRON,引发了大半个互联网的讨论。

在社交网络上不少年轻人惊叹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动作生态跟真人很像。

当然也有不少质疑,实际上小鹏汽车在7年前就开始了机器人业务,从最初的四脚兽形态,到现在的类人形态。

小鹏转型人形机器人,不是孤例,而是车企的集体转向,全球头部车企特斯拉也参与了这一赛道。

近年来,马斯克马斯克的重心已经不在中国市场。

而是在美国硅谷市场,布局AI产业,其中一项核心就是人形机器人项目。

特斯拉团队推出的Optimus可以完成分拣电池、家务和深蹲等动作和任务。

马斯克直言这是特斯拉“最伟大的产品,价值超过汽车”。

在大家注意力还在机器狗的军事和生活应用的时候,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已经悄悄崛起了。

除了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也不遑多让。

一汽、比亚迪、现代、宝马等汽车巨头也进入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凭借庞大的现金流和技术底蕴,布局全栈式自研机器人。

不仅车企扎堆人形机器人赛道,电商和互联网巨头也跨界发展机器人业务比如谷歌和亚马逊。

还有京东和富士康等制造业和零售业巨头也在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

车企、互联网平台、制造业、零售业的巨头们切入机器人赛道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自研模式,一种是跨界合作。

无论各种方式,人形机器人赛道已经成为了车企转型的一个新风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为何车企选择了机器人赛道?

车企选择机器人赛道,既是追风口,也是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量生意。

今年的十五五规划里,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是重点提及的产业。

因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的电动智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成熟期,补贴开始下降,购置税也要开始跟上了。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过半,到了拐点了。

车企已经在汽车电气化市场,找不到增量了,甚至这一领域一度陷入价格战的内卷竞争。

再看一下汽车产业链,在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下,互联网公司即使没有经验,都可以靠开放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跨入造车行业。

像小米、理想汽车等都属于跨界造车,依托国内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完全可以通过代工和供应商合作模式。解决电动汽车量产问题。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9成以上的硬件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来自中国市场。

造车没了门槛也恰恰说明这个行业迈入成熟期了。

除了风口和增量的追求外,车企还有另外一重考量

即智驾这个赛道,车企们很难再挤进去了。

在智能辅助驾驶市场,起初车企已经们都想自研,坚守灵魂比如广汽和上汽等

但最后真正能够自研的寥寥无几,缺乏技术和对智能产业的认知。

广汽和上汽集团最终都妥协了。

反而是第三方的数字科技公司比如华为、魔门塔、地平线,卓驭等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深圳华为的智驾托举了赛力斯问界,让重庆这家小车企在A股和港股有了高估值,还是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

魔门塔一家北京的公司,与国内外诸多车企都有智驾合作比如丰田,本田,通用和上汽集团。

地平线是一家10年前的创业公司,已经港股上市,曾与理想汽车合作,背后有比亚迪、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和IDG等的投资。

卓驭原名大疆车载,有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底蕴比如双目视觉技术,可以使用低算力的智驾技术。

这四家公司各有千秋,也几乎在智驾技术领域,形成了各自市场优势。

从商业模式竞争来看,华为提供全栈式智驾解决方案,相对封闭,自成一体,也意味着技术够强大。

魔门塔专注软件智驾领域,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主要依靠数据和算法,缺硬件技术。

地平线也是软硬件协同,但技术生态相比华为差了些,采取的也是开放合作模式。

卓驭主打的则是性价比,不如其他三家。

自研是态度,合作共赢才是趋势。

国内中小车企比如赛力斯,长安等,往往会选择与华为合作,参与感不多,但技术好,生态强。

部分自主汽车品牌,想要参与感往往会与地平线合作比如理想、奇瑞和吉利等。

而跨国车企比如丰田和宝马等与魔门塔合作得更多一些。

一些头部品牌比如比亚迪等有自研也有合作,而且是多方合作模式,与华为、地平线魔门塔都有一定程度技术合作。

车企们要靠自研,和四家技术公司争夺智驾市场,难度太大,门槛太高,压根挤不进去了。

当智驾市场尘埃落定,车企们唯有选择目前更有增量空间,还未充分竞争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才有可能在智能化赛道,取得一些发展优势。

写在最后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的同时,人们对于宇树科技和特斯拉等机器人公司质疑声也少不了。

每一个风口浪尖上的行业,有真正在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也有跟风和滥竽充数,只是为了讲故事和借势融资的。

但时间就是最好的过滤器,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等待大浪淘沙后,真正成长起来的车企和机器人公司,为数字科技和智能商业社会添砖加瓦。

你觉得车企为何要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

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科技   赛道   尘埃落定   机器人   集体   人形   特斯拉   华为   汽车   技术   公司   头部   增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