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包裹严实的棺木被打开,层层丝绸包裹的墓主人逐渐显露,考古专家们屏住呼吸……1982年,湖北荆州马山砖瓦厂工人们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土坑墓,文物部门闻讯赶来,打开了一座2300多年前的美人衣橱。

这是一座典型的土坑竖穴墓,呈现出明显的楚地风格。此地距楚故都纪南城约8公里,是战国墓葬的聚集区,考古人员不敢怠慢。考古人员清理出棺椁,只微微揭开一条缝,就飞快盖了回去。撬开分板时,一排彩绘着衣木俑映入眼帘!这座墓里有可能出现考古界期待已久的丝织品!

考古专家紧急入驻,对这保存完好的棺椁进行提取。这棺椁被裹上了层层塑料膜,整个搬进了室内。等到专家们严阵以待,小心翼翼打开棺椁,人们惊呼:这哪里是棺椁,明明是一支绝美的“衣橱”!原来,棺椁内装满了璀璨华美的丝织品!

棺内最上面一层,是一件折叠成长方形的灰白色棉袍,考古人员从锦袍与下层组织粘连较少的地方入手。整整用了一上午,终于将大绵袍成功剥离出来了。

就在大家为这件完整的棉袍惊艳时,紧接着出现的幡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绣衾露出来。这件以淡黄色平纹绢作地底的龙凤绣,针法致密匀称,图案旋转流畅,色泽鲜艳多彩,但见一条条金黄色变形蟠螭在空间飞游腾窜……
就这样,考古人员在棺椁中,提取了绢、锦、罗、纱、绨、组、绦、绮等众多类别的丝织品,它们不仅织造精良,而且色彩鲜艳,纹饰繁缛。

其中,锦是最富特色的种类之一,有塔形纹锦、凤鸟凫几何纹锦、凤鸟菱形纹锦等。织锦工艺复杂,耗时费力,熟练的织工一天仅能织成几厘米,真有“寸锦寸金”之说。

更令人惊叹的是刺绣技艺。在完整出土的35件丝织品中,21件是刺绣品。刺绣以锁绣为主,花纹色彩艳丽、构图浪漫。其中一件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 堪称绝美。灰白色的素罗绣地上,用多种颜色的丝线绣出了龙、凤、虎三种动物形象。凤鸟双翅张开,脚踏小龙,另一侧是一只全身布满黑红条纹的斑斓老虎。

这件绣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华服中,人们还发现了一条“凤鸟花卉纹绣朱红绢面锦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裤子实物,被称为“天下第一裤”。

丝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文物特性突出,极易腐朽,很难在古墓中长期保存,发现保存完好的早期丝织品几乎成了考古人员的一种奢望。要知道,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因出土了丰富的丝质品而号称“汉代丝绸宝库”。而相比马王堆汉墓的奢华与规模,这“小墓”简直堪称简陋!
这座墓葬年代比马王堆汉墓还要早近半个世纪,何以将这么多宝物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墓葬的密封性和环境条件是保存的关键。深埋地下、密封良好的墓室环境,避免了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的侵蚀,使得这些珍贵的丝织品得以奇迹般保存下来。此外,包裹的层层衣物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微环境,进一步保护了内部的丝织品。
不过,虽然专家们进行科学分析,找了种种原因,但在这样一座一椁一棺的简陋小墓中,发现了如此丰富、珍贵的丝织品,也是一种奇迹了。

那拥有如此奇迹的,墓主人是谁呢?
她应该是一位爱美的女性,死亡时约40岁上下,身高164厘米。 通过墓葬的规模与形制分析,这位女性的身份很可能是“士”。虽然级别并不十分高,但人们在一些丝织品上发现了一些文字和类似官府印章的标识。这意味着这位墓主人很可能是楚国后宫中管理丝绸织造的官员,其职位和权限相当于《周礼》中记载的天官冢宰手下的“典妇功”,负责指导和督促女工纺织等事务。
能将如此丰富华美的衣服带入另一个世界,甚至涵盖了战国时期已知几乎所有织物,背后原因是爱美之心,也得益于职位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今,我们在博物馆中,与这些华美的衣衫相见,循着一丝一线,走入一场千年的梦,梦中,似乎看到一位千年前的女子向我们走来,她乌黑的头发梳成偏鬓,外着大菱形纹大绵袍,内穿绵袍和夹衣、绢裙、绵裤,脚上穿一双土黄绨面麻鞋。腰系佩饰,向我们展示着楚地女子“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的美!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历史冷知识##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