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 2714字 | 阅读需3分钟
精 彩 提 要
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民联常务干事陈铭枢、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在寒暄之后,陈铭枢侃侃而谈反蒋往事,陈仪颇为感慨:“你们反蒋反得早,这条路走对了,我很惭愧,真是望尘莫及。”陈铭枢则说:“你现在反蒋也不迟嘛!不过蒋介石一定还要垂死挣扎,我们更要多加小心。”不久,陈仪老部下郑文蔚从香港赶到杭州,悄悄拿出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的一封亲笔信。陈仪阅后颔首:“要我为解放作贡献,但我手中这点微不足道的兵,起不了作用。但是,你知道汤恩伯和我的关系,他现在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他是会听我的话的,他放弃抵抗,掉转枪头,作用就大了。”

>>>>
幡然醒悟
1947年4月,陈仪挂着国民政府顾问的空衔回沪赋闲,住进汤恩伯提供的多伦路宽敞别墅。陈仪曾往家乡绍兴一行,只是目之所及一片萧条,心里反而愈发惆怅:“杜门却扫且山居,壮志消沉耳顺余。如此江山如此世,几番劝过几番摅。膏肓痼疾谁知晓,腐朽神奇愿已虚。天外仙人应识我,此身何惜付乘除。”从这首诗来看,陈仪已经意识到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诸如“如此江山”“膏肓痼疾”云云,愤懑之情跃然纸上。陈仪旧属胡允恭是中共地下党员,早年亦曾追随陈铭枢参加反蒋运动,这段日子经常登门交流,或议论时局,或传阅进步书刊。陈仪似乎有所察觉:“你真的不是共产党员?”尽管胡允恭与陈仪感情深厚,但组织纪律不允许当时说破,他只是说:“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同情共产党。”
1948年春,蒋介石在南京晤商陈仪执掌浙江。陈仪感到事情突然,加上身体状况不佳,便以不胜繁重为由婉言拒绝。据云,蒋经国后脚跟到上海劝说:“先生如果不出主浙江,别人会误会先生与家父有意见。”胡允恭倒是觉得机会难得:“有了地盘和实力,就可以多为家乡父老做些好事,这也是公洽先生的夙愿嘛!”众人交相敦促,陈仪勉承新命,6月下旬正式接替沈鸿烈,继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此时,胡允恭开始接受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驻上海局的负责人吴克坚直接领导,随后即应陈仪邀请前往杭州专事日常协商。陈仪态度比较明确,省政府只有几个保安团,单独起义对人民贡献不大,不如动员手握重兵的汤恩伯一起参加。同时口头保证三项:浙江不逮捕地下党员、民主人士、进步学生;尽可能释放在押的政治犯;不作实际的“戡乱”准备,顶多喊喊口号。
据胡允恭回忆,双方协商气氛始终融洽,他也相应承诺如下四点:一是既往不咎;二是起义后安排陈仪、汤恩伯担任军政要职;三是其他人员享受相当待遇;四是起义部队按照民主原则改编。陈仪后来忠实履行口头协议,比如特务头子毛森大肆抓捕进步青年,甚至提出枪决二三十人,陈仪坚持不批。再如被沈鸿烈破获的农工党地下组织,陈仪到任后恢复蔡一鸣等人自由。国民党爱国派看在眼里,陈铭枢亲自登门,李济深派人致函,都是寄予策反希望。陈仪早年担任浙军师长,保送汤恩伯东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后又推荐他进入军队系统,逐步成为蒋介石集团重要将领。基于知遇之恩,汤恩伯平日毕恭毕敬,几乎言听计从,陈仪因此极为自信,决定互相联络共襄义举。
>>>>
汤恩伯告密
1949年1月,蒋介石通电下野,陈仪加快举事脚步,委派外甥丁名楠持信前往上海当面交给汤恩伯。这封信的摄影件至今完整保留在台北,正文八条系用毛笔书写:一、军队宜紧握。二、待遇宜提高。三、驻地宜规定。四、军风纪严肃。五、沪防御工事宜停止,已征集之材料酌量归还。六、营房宜多建。七、征兵宜减少或停征。八、军事机关宜紧缩,事权须统一。另有一张小纸条,字迹很淡,似用铅笔所写:(甲)一、尽先释放政治犯。二、保护区内武器军需及重要物资。(乙)一、约定□地区,在区外停止,暂不前进。二、依民主主义原则,于月内改编原有部队。三、取消□□□,给予相当职位。据丁名楠回忆,胡允恭建议加上一条“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过江”,陈仪略加思考,示意丁名楠到时口头补充。
1月28日,丁名楠按照电话约定时间上门,汤恩伯阅信后说,“左右蒋介石的耳目很多,时机尚未成熟,并表示不日去杭州面谈”。陈仪30日晚上再写第二封信:“恩伯弟台如握:兹丁名楠来沪,面陈一切,请与洽谈,再旧属胡邦宪(胡允恭)拟来晋谒,请予延见,至胡君经历,嘱由名楠奉告,并希台洽为荷,顺颂刻安。再为办事便利计,请由弟处予丁名楠以秘书名义。”第二次见面,汤恩伯推说太忙未能赴杭,“抱怨解放区电台经常斥责他是战犯”,同意委任丁名楠为秘书,也欢迎胡先生随时赐教。于是,丁名楠暂留上海等候消息,没想到毛森突然约见,说是新任秘书需要填写履历表,好在胡允恭比较机警,发现有人跟踪迅速设法甩脱。种种迹象表明,事情已经发生变化,吴克坚随即通知胡允恭:“汤恩伯已经告密了,你不能去见他,这是党的指示。”
陈仪将信将疑:“我和恩伯的关系这样深,他如果不赞成,可以直接向我建议停止活动,何必出卖我?”事实证明吴克坚判断无误。据蒋经国日记,30日下午“突接报告,谓陈仪……准备叛变,而且证据确凿”。蒋介石亦接到毛人凤报告。正如陈铭枢当初提醒,反动派必定困兽犹斗,蒋介石立即决定改组浙江省政府。2月6日,汤恩伯致电蒋氏父子,列出一份省政府主要官员建议人选名单,高调介入地方行政事务。17日,浙省人事变动消息正式见报,胡允恭急忙赶到宝石山官邸,然而陈仪依旧无动于衷:“我刚才还和恩伯通过电话,他说事前一点也不知道,请我迅速移交后到上海详谈。老蒋日暮途穷,各省主席都要换有实力的军人,何足为奇呢!”
>>>>
为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2月21日晚上,陈仪从杭州抵达上海,女儿陈文瑛得知父亲即将转移衢州“休养”,担心地问道:“汤恩伯是否能担保你的生命安全?”陈仪很笃定:“这个没有问题。”衢州起居环境宽松,陈仪曾在家书中提到:“此间张司令官雪中待我甚亲切,打电话、通信均自由。我也自知谨慎,免得他们为难。不出门,不见客,每日读书,吸纸烟,吃饭,睡觉。”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岌岌可危。4月底,陈仪被转至台北基隆,改由保密局负责软禁。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复行视事”,几次在日记里头备注“陈仪之审判”,但迟迟没有实际动作。直到5月17日,毛人凤出来挑拨,拟请组织军法会审。
汤恩伯不愿背负骂名,找到审判长顾祝同:“我要求,一不要公开审判,二维持陈的生命安全,指定一个地方,叫他居住,以了残年。”6月7日,汤恩伯致函蒋介石求情,蒋介石只批一个“阅”字,拒绝汤恩伯求见。18日晨,陈仪惨遭杀害,临刑前大义凛然:“人死,精神不死!”
1980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调查部、统战部《关于陈仪问题的报告》,认定陈仪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来源:《团结报》2025年10月23日 第6版
作者 _ 冯杰
本期编辑 _ 闻超 李艳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