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能建三季报的有感而发

今天中国能建显示出的这份三季报,就像一本需要细读的书,一边是营收的暖意,一边是利润的凉风。

一,业绩的“进”与“退”

先看最直白的数字。这三个月,公司做成了1114.53亿元的生意,进账比去年同期还多了10.48%,步伐算得上稳健。但尴尬也在这里,这千亿买卖,最后落到净利润里的,却只有3.54亿元。这感觉,就像你忙活了一个大工程,算算总进账颇丰,但扣除掉材料、人工、杂七杂八的成本,最后揣进自己兜里的,反比去年少了一大半(-56.92%)。市场如战场,竞争惨烈,怕是接项目的利润薄了;家业大了,各项开销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增收不增利”的滋味,想必公司管理层体会最深。

二, 结构的“舍”与“得”

不过,若只盯着利润的波动,便可能错过真正的戏肉——公司正在经历的“脱胎换骨”。它的骨架与血脉,正悄然重塑。

1,新能源,已成脊梁:那份高达4121.15亿元的新签合同,便是投向未来的宣言。它意味着,公司的重心已决绝地转向了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这些代表明天的领域。在湖北应城,他们甚至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这是在为整个行业探路。

2,传统能源,静默退守:相比之下,传统火电、水电的业务,合同额已悄然收缩。这一涨一跌间,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公司主动的“舍”与“得”。

3,远方,传来好消息:当国内市场承压时,在更远的异国他乡,新签的合同额却逆势增长了12.67%,达到2646.78亿元。这说明,“中国能建”这块招牌,在海外同样硬挺。

三,总结:在时光中等待

所以,看中国能建的三季报,不能单看一季的利润涨跌。它更像一位在时代浪潮中果断转身的巨人。转身之际,脚步难免沉重、踉跄,这反映在短期利润的阵痛上。但其面向的方向——新能源的壮阔蓝图与全球市场的广阔天地——无疑是充满光明的。

对于长期投资者,这份报告或许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提示:请给予它时间。时间,会让今天投入的研发、签下的订单,转化为明天实实在在的利润;时间,会证明此刻的战略远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有感而发   中国   利润   公司   应城   新能源   时间   明天   传统   合同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