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有三条新闻值得关注:
1、美国准备对中国生产的船舶征收“进港税”。
2、北京时间4月17日晚上,中国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就是“茶”(CHA)。在美国不断威胁“让中概股回家”的背景下,霸王茶姬是否会成为最后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概股命运将如何?中美博弈会进入金融战阶段吗?
3、特朗普最新放话说,中方已经就关税问题联系了美方,两国正就此进行谈判,并称有信心达成协议。但这个说法,尚未得到中方的证实。
先看中国造船舶“进港税”的问题。
“进港税”的政策见诸报端,已经有两个来月了,看来真的有可能落地了!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收费标准大致如下:
美国之所以要这样干,是对中国造船业的“羡慕嫉妒恨”。
2024年全球交付的新船中,有一半为中国制造;到了今年前两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中国占比已经飙升到70%以上。
说白了,中国快要垄断全球造船业了。美国人非常担心,将来军舰的维修和新造,也要依赖中国。
“进港税”显然带有歧视性质,跟美国一贯倡导的市场竞争原则相违背,也违反了WTO等一系列国际规则。
美国能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中国造船业的份额吗?
有作用,但效果未必明显。因为中国港口吞吐量占全球的30%以上,而美国只占10%。
中国可以从两个方面反制:
第一,使用美国制造船舶的,征收同样标准的“进港税”;
第二,停止采购波音飞机,卖出中国拥有的1000多架波音客机,用空客或国产客机(C919)替代。出货完成后,宣布对所有波音客机停靠中国机场、飞越中国领空收“进港税”或“过境税”。
不过,最近美方还露出了一张王牌:赶中概股回家。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除名。
霸王茶姬在美国上市,恰逢这个时间点。很多人担心,它或许是最后一只、或最后几只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
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开始于1992年10月,第一家上市企业是仰融控制的华晨汽车。
在随后的30多年里,有数百家企业到美国上市,有的发行的是股票,有的是存托凭证,上市地多集中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
在2000年到2010年的“黄金十年”里,一度出现了中国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企业集中到美国上市,中国投资者买不到的局面。
蜜月期过后,企业到美国上市的激情下降,先后出现了三轮退市高峰,分别是2011至2012年、2015至2016年、2021至2022年。
之所以有不少企业从美国退市,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因为财务不严谨(甚至造假),被美国一批做空机构盯上,先悄悄建立空单,然后发布做空报告(揭露财务造假),最后一举击溃公司的估值,还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民事赔偿。
第二,在美国上市估值不理想,觉得A股估值更好,所以退市回来到A股上市。
第三,中美贸易战1.0后,美国抓住中概股审计底稿检查权之争,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有计划打压中概股,导致一批中概股转到香港或者新加坡、欧洲等地上市。
美国之所以打压中概股,主要有以下逻辑:
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成交最活跃的资本市场,是绝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首选的退出场所。
风险投资投资一家初创企业,要么中途退出,要么上市后退出。所以上市地很重要,投资机构多希望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市后退出,前者估值高,后者税负低、资金来去比美国还自由。
美国觉得,如果封杀了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可以降低全球资本对中国科创企业的投资兴趣,起到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
只要中美博弈继续,中概股在美国就不得安宁,随时可能让你打道回府。
当然,我们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角度,也不希望一些敏感企业到美国上市。比如滴滴之所以要从美国退市,就跟掌握大量人员(含敏感人士)的位置信息有关。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还有286家,总市值大约1.1万亿美元。当然,由于定义的不同,也有资料说是300多家,这可能跟一些企业注册地和老板国籍变动有关。
这些企业里,市值最高的是阿里和拼多多,分别大约2600亿元美元和1300亿美元。此外,网易、京东、携程、百度、理想汽车、百济神州、贝壳、腾讯音乐、小鹏汽车等,市值也都比较大。
这些企业如果撤离美国,大部分会到香港上市。这意味着,可能有1.1万亿美元的市值将加到港股市值上去。
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对香港来说当然是利好,简直是泼天的富贵!
目前香港股市的市值大约40万亿港元,1.1万亿美元市值的中概股相当于8.58万亿港元,可以让香港股市的市值增长20%以上。
中概股里有大量新业态、新技术公司,回归香港之后,会显著增加港股通南下资金的量,也增强了香港股市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到那时,想在资金来去自由的地方买中国优质企业的股票,独香港一家、别无分店。
对于回归企业来说,估值会下降吗?
未必。很多中概股只在美国上市,内地投资者买不到。回归到香港上市后,内地投资者可以买了,反而有利于估值提升。今年以来香港股市活跃度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内地居民参与度大增。
目前,中美关税战仍处于最激烈的阶段,双方“向上叫价”尚未结束。未来会不会引发金融战?中概股回归后,会不会还有SWIFT系统的博弈?
有部分媒体把“SWIFT系统”称为金融战中的核弹,威力巨大。
所谓“SWIFT系统”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运营的全球银行间金融电文传输网络,用于跨境支付和资金转移。如果中国金融机构被封杀,可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贸易结算。
特朗普惯于搞极限施压,未来博弈中他一定会动用这个武器的。历史上,朝鲜、伊朗、俄罗斯都被整体或局部踢出过这个系统。
俄罗斯还遭受过更严重的制裁,比如被冻结了外汇储备。俄罗斯垮了吗?现在美国不还是准备放松限制和制裁吗?
有些看起来吓人的牌,你最好让他早点打出来,打出来之后,大家就知道没那么可怕了。
以中国目前在全球的贸易占比,如果真的被关上“SWIFT系统”的大门,另外一扇窗就被完全打开了,中国构建的CIPS系统的活跃度极有可能跃上新台阶。
经过几年博弈之后,“SWIFT系统”的至尊地位反而可能保不住了。会有一个不带美元玩的,新的支付系统出现在世界上,被大多数国家接受。
事态是否升级,很难说,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不理智的、高估自己的对手。让他把所有的牌打出来试试看,未必是件坏事。
只要扛住了短期冲击,我们的胜算反而更高。
特朗普最大的短板是时间,他必须在明年11月的中期选举之前,获得更高的民望。一旦玩砸了,共和党失去了参众两院的多数,他将变成跛脚总统,后两年任期将一事无成。
他的关税冒险,很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和通胀,最终出现“滞胀”的局面,让共和党失去中期选举。
中美2024年的贸易额是688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5246亿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1636亿美元。
如果中美贸易中断,美国今年失去5246亿美元物美价廉的商品,通胀率将如何演变?美国失去了1600多亿美元的出口,对美国能源、农产品等将是灾难,而这些行业事关特朗普的票仓。
贸易战旷日持久下去,中美都很难受,但特朗普本人尤其难受,他的时间很紧张。更何况,他还遇到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抵制,鲍威尔准备跟他对抗到明年5月任期结束,绝不退让。
对于特朗普来说,如果中美不能在今年10月之前达成协议,通胀压力将非常大;如果明年10月之前都不能达成协议,那中期选举大概率要输掉了。
当美国把所有的狠话都说过,所有的狠招都试过后,未来再跟中国打交道,一定会心平气和很多。
对于我们来说,想不经历一场超级风暴就获得安宁,是不可能的。
我对中美最终达成贸易协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