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采用线上视频方式对初选国足新帅候选人进行面试的消息引发热议。这场看似专业的选拔流程背后,究竟是一次严谨的考核,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PPT表演秀"?
流程完善的表象下藏着哪些隐忧?
候选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专家团提问,并配合精心准备的PPT课件阐述执教理念。这种看似与国际接轨的选拔方式,实则暴露出三大疑问:专家团的评判标准是否透明?短短几十分钟的线上交流能否全面评估教练能力?华丽的PPT展示是否会掩盖真实执教水平的不足?
从国际面试经验看本质差异
真正专业的面试应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核心能力。国际学校面试重视通过深度对话了解候选人真实特质;企业招聘强调求职动机与岗位的匹配度。反观国足选帅,过分强调课件展示的形式,反而可能偏离"评估实际执教能力"这一核心目标。
历史教训不应被遗忘
中国足球历次选帅不乏"雷声大雨点小"的案例。有些教练面试时口若悬河,上任后却束手无策;有些"PPT大师"的理论阐述令人眼前一亮,实战指挥却一塌糊涂。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选拔传统,正是中国足球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业选帅应该回归足球本质
评判教练水平的终极标准永远是带队成绩。建议足协:
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演讲高手,而是实干家。当我们的选帅流程从"看谁说得好"转变为"看谁做得好",中国足球才能真正看到希望。毕竟,绿茵场不相信PPT,只相信实力。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