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化债,如何摘掉“高风险”的标签?

“双子塔”,银川地标性建筑。2016年奠基至今,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摄

“整日里都忙着化债,活儿比较多。”2025年4月,宁夏财政系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治区财政厅的工作人员,“跑得勤的时候,几乎是一个礼拜去一次北京”,争取化债政策支持。

2025年,化债仍是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思路也已明确: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地处西北的宁夏,化债之路也将迎来“拐点”。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明确将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

根据联合咨信研报,2023年,全国确立了12个债务高风险地区,也就是重点省份: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宁夏,基本均位于西部及东北地区。

12个高风险地区,并非债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而是债务率偏高,加之综合财力偏弱,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纳入高风险地区后,当地政府投资项目将受到严格限制,地方债务也面临更为严苛的管控。

而公开资料显示,宁夏是首个符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条件的地区。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财政厅厅长孙志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照国家标准,宁夏已符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的条件。”前期宁夏已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请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给予支持。

在宁夏的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也写道,“全区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持续压降、较峰值下降43%。”

但从财政自给率上看,宁夏仍是综合财力较弱的地区。2024年,宁夏财政自给率为29.19%,在全国仅优于广西、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西藏。财政自给率,指当地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占比,缺口由上级转移支付承担。

那么宁夏是怎样化债的,又为何能率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

“少”和“小”

宁夏偏居西北,有黄河流经,毗邻内蒙古、陕西、甘肃三地。与许多省份相比,其特点是“少”和“小”。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宁夏人口720.3万人,仅多于青海和西藏,约为同年西安市人口的一半。

宁夏的土地面积,在全国只高于上海、天津、北京、海南四地。宁夏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五个地级市,以及22个区县。毗邻的省份里,甘肃的区县数量最少,但也达到了87个。

宁夏债务何来?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大致相似。与大多数地方一样,基建等投资迅速增长,导致宁夏债务攀升,但随着土地收入下滑,自主财力逐步走弱。一增一减之间,债务率就上来了,偿债难度也随之加大。

一般来说,地方债务可以分为政府债务和城投债。前者的举债主体是政府,渠道是发债;后者则由成千上万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举债,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债券、信托等。

企业预警通显示,2015-2023年间,宁夏地方债务规模从1605亿元攀升至3332亿元。从债务规模绝对值来看,远远小于多数债务大省。

过去十余年,许多地方主要通过城投进行融资,进而完成基建等投资项目。城投融资的好处,是渠道多、资金使用更灵活,代价是成本高。这样一来,导致了江苏、山东、贵州等地的城投债务规模居高不下,也多于当地政府债务余额。

但在宁夏的债务结构里,政府债务要高于城投债。也就是说,举债主体主要是政府,而非城投。例如,2023年宁夏政府债务余额为2244亿元,城投平台债务规模仅为1088亿元。

此外,宁夏当地城投平台的发展,也与附近省份有差距。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2025年4月14日,宁夏仅有9家具备主体评级的城投平台,甘肃有24家,内蒙古37家,陕西则达到了87家。获得更高的主体评级,将有利于发债等融资行为。

沈祯是一家评级公司的股东,从事信用评级等业务多年。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十几年前,他曾为宁夏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做过债券评级,但当地的城投平台发债需求少,对评级并不热衷,业务往来少。

沈祯记得,当时那家化工企业员工曾提及,某家大型商业银行在银川整个的授信是二十亿元左右,但在北京,一家银行就能给到他们企业二十亿元左右的贷款。

宁夏当地“少”与“小”的地理特点,意味着无需进行较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与项目建设。

一位在西北地区从事多年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业务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宁夏当地的PPP项目较少,几乎没有接触过。

债务集中在银川

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通道,宁夏城投平台为何债务规模较低?

城投融资的多寡,与当地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对新型融资工具的接受程度有关。

陶洋曾在一家头部融资租赁机构工作多年,负责过西北地区的业务,主要客户是城投平台,为其融资。

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2015年左右,融资租赁业务已在全国兴起,但跑了几次银川,发现当地的城投平台不太了解融资租赁,“还需要解释业务模式”。几家城投平台也没有合适的承租主体,加之当地对融资成本也管控严格,没能做成业务。

“创新驱动不足和高端金融人才缺乏,是宁夏金融业发展的瓶颈。”宁夏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写道,当地适合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不够。

曹匀在宁夏一家国有金融机构任职,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举例称,信托是个较为普遍的业务模式,但目前未有在宁夏成立持牌的信托公司,也罕见外地信托机构在宁夏开展业务。

宁夏金融资源薄弱,加之区县综合财力不足,为了安全,市场资金更倾向于流向省市一级,尤其是首府银川。

陶洋介绍,他曾任职的融资租赁机构,是最早一批来到宁夏的融资租赁公司。受公司风控等因素影响,获得准入条件的城投平台,主要集中在银川。

2024年,银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8.44亿元,与其他四个地级市存在巨大差距。第二名的吴忠,仅有43.14亿元。同年,宁夏五个地级市里,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银川,达到46.9%,最低为固原,只有5.66%。

沈祯解释,西北地区的省会经济实力强,可靠性高,对投资者来说更具吸引力,资金会优先向这些地方流动,然后再下沉至区县。

根据宁夏政府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截至2023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级政府债务为620.98亿元,占全区债务比重的27.67%。

市县债务之中,排名前六的是:银川市、永宁县、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和灵武市,政府债务共计1097.97亿元,占比48.9%。

值得注意的是,银川下辖永宁县,并代管了灵武市(县级市)。其余吴忠、固原、中卫均为地级市。也就是说,大量政府债务都集中在了银川。2023年底,银川全市的政府债务规模,甚至高于自治区本级。2024年,情况亦是如此。

许多沿海省份恰好相反,其区县特点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投融资需求旺盛,外地的金融机构看中当地经济实力,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融资工具。然而,受土地收入下滑等因素影响,区县腾挪空间有限,反倒成了区域内债务负担最重的地方。

高风险地区始末

地方债务攀升后,如果财政收入也随之增长,则偿债压力较小。一旦政府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加剧,就将带来债务风险。

企业预警通显示,2016-2023年间,宁夏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城投平台有息债务) /地方政府综合财力×100%]从126.59%攀升至179%。

“财源基础不够稳固,起伏波动较大,收入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宁夏2021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写道,部分市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个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债务率高,加之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等情况,或是宁夏等地被纳入债务高风险地区的重要原因。目前,未有公开资料说明入选条件。

成为债务高风险地区后,相当于踩下政府投资项目的“刹车”踏板,直接限制了政府支出。

2024年6月,吉林白城市发改委一份批复写道,202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例如,项目总投资完成率超过30%但未超过50%的,应当缓建、停建。

宁夏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宁夏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9.2%,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1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3.1%。

面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商业银行也变得更加谨慎,减少新增业务投放。

一位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银川分行的中层管理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过去一两年,他所在的银行几乎没有再给宁夏的城投平台新增贷款,只有存量业务。为了保持业务规模,和央企合作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研报等各类公开资料,过去几年,宁夏各地方债务并未出现逾期等风险事件。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4年初,央行表示,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运用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

这一时期,债务高风险地区得到了更多化债政策的支持。

根据中证鹏元研报,2023年,有文件表示要支持高风险地区融资平台化债。例如,支持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融资接续,到期贷款进行债务重组等。

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债资源,部分债务负担较重的地级市,也希望被纳入债务高风险地区。

北方某地级市财政局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4年,当地主动申请纳入债务高风险地区,并最终获批。此后,银行贷款接续情况较好,几乎没有出现对城投平台断贷、抽贷的情况。

也就是说,债务高风险地区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兜底”作用。部分债务负担较重,自身又无力化债的区域,起码保证了部分债务的平稳接续。

但另一方面,纳入债务高风险地区的省份,政府投资项目受到严格限制,发展必然受到影响。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后,能释放出投资空间,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院为财政部直属单位,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后,可能会带来几方面的影响。

其一,有利于增强当地政府信用,推动流动性宽裕和区域资本形成;其二,有利于提高区域内项目决策的自主性;其三,未来地方债券分配额度可能有所提升。

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聚集着宁夏多家金融机构。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摄

一年减少80%隐性债务

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是有条件的。

前述宁夏财政系统工作人员介绍,化解隐性债务是关键一环。宁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写道,“加快推进存量隐性债务置换,率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区。”

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举债主体通常是地方城投公司。但与政府债务一样,地方政府需承担隐性债务的还款责任。

北方某地一位城投公司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隐债的本金和利息应由财政资金支付,但当地财政较为困难,利息需公司自行筹措。

根据中央政府安排,要求各地在2028年底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宁夏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介绍,当年累计政策性减少隐债772亿元,占2023年末隐债规模的80%。也就是说,2023年末,宁夏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约为965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末,经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确定了14.3万亿元隐性债务规模。与全国相比,宁夏隐债规模占比较低。

一位受访者担任某咨询机构总经理,公司长期为地方政府提供化债咨询。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化解隐债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财政资金直接偿还,二是将隐债置换为政府债务,三是城投进行市场化融资后,用资金偿还隐债。

因为政策支持,第二种方式更为普遍。其目的是让隐性债务显性化,拉长还款期限,减轻付息压力。

2024年11月,中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分三年完成。2024-2028年,每年还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目前,2024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完毕。根据企业预警通,宁夏获得了137亿元额度,略高于西藏、青海与北京。

对宁夏来说,化解隐债依赖于各类政策资源。宁夏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写道,“全力争取国家一次性债务置换额度等化债政策资源772亿元,获取化债资源规模为历年最大。”

前述宁夏财政系统工作人员介绍,债务置换的方式无法化解全部隐债,目前财政系统正在牵头梳理全区的国有资产,并进行盘活,获得的收益可以用来解决部分隐债。

自治区腾出财力117亿元

根据宁夏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宁夏债务率、融资平台数量也出现了下降,但并未明确债务率的口径。除了隐债,这两项指标或许也是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的条件。

融资平台数量下降,意味着多家城投公司退出了政府融资平台,或是进行了合并、撤销。

综合各地压降融资平台方式,最主要的是转型为非平台类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但湖北、福建、浙江等地均明确,融资平台转型之前,需要清零隐债。

2025年3月,湖北枝江市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根据相关规定,对隐性债务已清零但经营性金融债务尚有存续,且已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征得三分之二金融债权人同意后,可申请退出融资平台名单。

公开资料中,未有宁夏的城投平台发布过类似声明。

“安排资金70亿元,推动全市26家融资平台退出名录,实现市场化转型。”银川市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写道。安排70亿元的目的,大概率是清零这些融资平台的隐债。

宁夏城投平台本就不多,加上融资作用有限,退平台的阻力也会更少。“融资平台数量大幅压降、退出比例达到76%。”宁夏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中介绍。

实际上,需要更加关注退平台之后,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前述北方某地级市官员介绍,面向债务高风险地区的化债政策,适用于政府的融资平台,企业一旦退出,政策就无法应用了,债务接续容易出现问题。

化解存量债务,也要遏制新增债务。

曹匀介绍,前些年,部分融资平台因为投资亏损造成了债务风险,现在管理严格了很多,投资金额到一定额度就要报批。之前,国有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都是自主行为,现在需要审批或是备案。

宁夏一家国有企业员工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以前公司有许多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但现在钱少了,管理严格多了,审计也盯得紧,很少投外地企业,更倾向于投利润率高、现金流好的本地项目。

经过多年努力,宁夏地方债务风险最终得到缓释。前述在西北从事PPP业务的人士坦言,宁夏的债务是“船小好掉头”。

“化债思路从过去的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宁夏2025年预算报告中介绍,将原本用来化债的宝贵资源、政策空间和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增强发展动能。

2025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撰文介绍,今年开始,大规模债务置换可腾出较大财力,市县可腾出财力86亿元,自治区本级腾出财力31亿元。

(应受访者要求,沈祯、陶洋、曹匀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宁夏   银川   南方周末   隐性   债务   融资   规模   标签   地区   政府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