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朋友圈,看见闺蜜小夏发了张照片:床头柜上摆着胃药和一碗热粥,配文就四个字——“突然想通了”。
问了才知道,她上周因为胃痉挛住院,医生翻着她的体检报告叹气:“你这胃是熬出来的,天天担心房贷没还完、孩子没考上好小学,结果把自己搞成这样——你现在能吃能睡,有地方住,已经比很多人强了,急什么?”
小夏说,那天她妈坐在病床边喂她喝粥,说了句“你小时候总盼着能天天喝白粥,现在能天天喝,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突然就哭了——原来她焦虑的那些“大事”,其实都是“多余的”。
我们的焦虑,大多是“自找的”“假想敌”
小夏不是个例。我同事老张,天天跟我们吐槽“工资不够花”,结果上星期我看他的记账本,每月工资8000,房租2000,吃饭1500,剩下的4500全存起来了。我问他:“你不够花吗?”他挠着头笑:“想攒钱买第二套房,怕以后房价涨。”我怼他:“你现在有地方住,已经比租房的人强多了,非要跟自己较劲?”
还有楼下的王阿姨,天天追着女儿问“什么时候买学区房”“女婿工资涨了没”,结果上周我看见她女儿挽着女婿的胳膊,手里拎着菜,笑着跟我说:“我妈总担心我们过得不好,其实我们每天一起做饭、散步,比有钱还开心。”
我们总在跟别人比,跟自己较劲,却忘了——“能活着”“能吃能睡”“有地方住”,已经是生活给我们的最大礼物。小夏担心的房贷,其实每月3000块,她工资刚好能覆盖;老张想攒的第二套房,其实不买也能过;王阿姨操心的女儿,其实过得比都是“欲望过剩”的后遗症——我们想要的太多,却忘了珍惜已经拥有的。
能活着,能吃能睡,就是“最大的底气”
小夏出院后,每天早上会给自己煮晒太阳;老张不再攒钱买第二套房,而是每个月拿出500块,带老婆孩子去吃顿好的;王阿姨开始跟着女儿学做蛋糕,每天在小区里跟邻居分享。他们都说:“现在才明白,之前的焦虑都是瞎折腾,能活着,能吃能睡,就够了。”
我还有个朋友小李,去年失业后,在小区门口摆地摊卖烤肠。他说:“刚开始我也焦虑,怕赚不到钱,结果卖了一个月,发现每天能赚200块,够我吃够我住,还能存点钱。现在我每天晚上摆地摊,跟顾客聊天,反而比之前上班更开心——**我不再担心‘明天怎么办’,因为我知道,我能活着,能吃能睡,就有希望。”
最后想说的两句话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我想说——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你更痛苦。你现在有的,已经是很多人求了:能活着,能吃能睡,有地方住,还有爱你的人。那些你担心的“未来”,其实都是“没影的事”;那些你较劲的“别人”,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
你要是累了,就歇口气;要是烦了,就吃顿好的。能活着,能吃能睡,就已经赢了大部分人了——剩下的,慢慢来就行。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故事来源于真实生活。)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