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1936年,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聊天时,回忆起这样一件往事:
“我被几个民兵团捕获,他们命令将我解到民团总部,在那里杀死我。不过我曾借了一个同志几十块钱,想用它贿赂护送兵放掉我。但送我的队长不同意……”
这次发生在秋收起义前的险情,差点就让毛主席丢了性命,那他到底是如何脱险的?那几十块的银元,又是和谁借的呢?
“老板,等等我!”
随着这一声叫喊,一个年轻的富商匆匆忙忙的朝着一个方向跑去,后面的团丁们着急忙慌的追了上来,想要抓捕他口中的老板,没曾想,这居然只是一场骗局,真正的“老板”已经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跑去。
这个“富商”名叫潘心源,而他口中的“老板”,正是当时准备前往铜鼓县,发动秋收起义的毛泽东。
1927年9月8日,秋收起义即将打响,中共湖南省委已经发布了武装夺取长沙的命令,所有人都蓄势待发准备会师长沙城。
当时的毛泽东,作为这场农民起义的核心领导者,正奔忙于汉冶矿工和农民武装之间,组织军队。这个任务非常的危险,因为此时正是白色恐怖最为可怕的时期,整个湖南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关卡。
毛泽东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煤矿的采购员,而与之一起行动的,还有另一位共产党员潘心源,他本来就出身于富贵之家,所以扮成了一位富商,来掩护毛泽东行动。
毛泽东就是同他借了20多块银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需要钱来开路。一行人为了出行方便,还租了一顶竹轿,一方面看起来符合身份,另一方面,竹杆子里其实另有乾坤。
虽然大家早都对这项工作的危险有了预料,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因为那顶简简单单的竹轿,大家就陷入了生死危机当中。
当时毛泽东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陈家坊,这里是前往铜鼓的必经之地,来往商客络绎不绝,一行人就在这里稍微歇歇脚。
正当大家在此地找了个酒家吃饭休息时,附近的民团盯上了毛泽东他们,因为那竹轿属实奇怪,明明上面没有坐人,轿夫们却抬的有些吃力。
团丁们意识到,这竹轿有古怪,进而开始怀疑这几个人就是毛泽东一行。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原则,毛泽东一行被团丁们按住,关进了祠堂里。
在刚刚行至陈家坊的时候,毛泽东曾用藏着银圆的枕头,找了当地德高望重的陈家老人来关照,在他的周旋下,大家被放了出来,匆匆离开陈家坊。
可惜的是,在国民党的眼里,毛泽东那可是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没过多久,团丁们又重新追上了毛泽东。
这一次他们可不是打算先关押大家再说,而是准备直接将几人送到民团总部去,毛泽东深知要是真进了总部,那等着大家的就是牺牲,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所以必须在押解途中就选择逃走。
好在虽然当时国民党已经收编了大部分民团,但毕竟大家不过是听命行事,甚至都算不得国民党人,你若是想要用钱开道,也当然可以。
作为湖南本地人的毛泽东,先是同一个团丁寒暄了几句,发现对方居然还是自己老乡,于是又拉了拉家常关系,塞了对方几块银圆,希望团丁可以把自己放走。
团丁自然是挺高兴了,自己就是个雇佣来的,拿点钱把自家老乡送走简直双赢啊。但没想到,这个提议却被队长拒绝了,毕竟团丁们不知道毛泽东的重要性,队长能不清楚吗?
就这样押送毛泽东的队伍一直没有停,就这样走到了民团总部附近。
押解的队伍快走到民团总部的时候,毛泽东发现了个好机会,原来这附近有一处三岔路口,而且地势复杂、密林丛生,而且因为目的地已近,团丁们都有些放松精神,所以要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逃跑,被追击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虽然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已经是眼下唯一的机会了。
为了分散团丁们的注意力,毛泽东先是故意晃动了自己手中的钱袋子,里面银圆哗啦哗啦的声音,引得已经疲惫不堪的团丁们有些心痒痒的。
然后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直接抓出一把银圆撒了出去,团丁们一瞧这不是白捡的好处吗,纷纷冲上去哄抢,毛泽东几人趁此机会逃了出来。
逃到一处高地的时候,毛泽东瞧见下面就是一面水草茂密的水塘,便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躲进了周围的草丛里。
兵团的人发现一行人逃跑,连忙组织人手到处搜查。毛泽东在1936年和美国记者斯诺闲谈时,对当天的情况还是记忆犹新,他记得当时有很多人在到处搜查自己,除了团丁们外,他们还找了很多当地的农民,逼着大家也来找他。
有几次的时候,毛泽东已经能感觉到对方的手已经要碰到自己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恐怕熬不过这一劫,一定会被找到,但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最终都与毛泽东擦肩而过。
一直到了夜里,团丁们才渐渐停下了搜捕的脚步,毛泽东这才悄悄的爬出了水塘,此时他鞋子都已经丢在了路上,脚上都是血泡,狼狈至极。
好在这样的狼狈并非没有好处,毛泽东借此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当地的农民,在山林里走了很久。
当时有个农民发现了毛泽东,朴实的他瞧着这人狼狈的样子,便把毛泽东带回了家,给他安排了住处,不仅让毛泽东吃了一顿米饭,还给他买了一双新草鞋,把毛泽东从湖南送进了江西地界。
此时已经是1927年的9月9日,秋收起义已经爆发,毛泽东知道时间紧急,连忙往铜鼓县赶,好在一天后他就已经来到了铜鼓县,迅速组织工作,才完成了这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起义工作。
可惜的是,这位优秀的革命战士,却在1931,因为叛徒的出卖最终被捕,牺牲时年仅27岁。
毛泽东这一次被捕,是他革命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此后毛泽东也不是没有受过伤、被追捕过,却一次都没有落入过敌方手里。也正是有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眼光长远的领袖,我党才能打败反动派势力,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参考资料:
新华网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能够“救命”的银元》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被押去处死的路上机智逃脱》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