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茅台,囤不起黄金,现在连撕拉片都成‘理财神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一盒停产多年的彩色撕拉片被炒到2000元高价,甚至有人花半个月工资只为拍一张“复古感”自拍时,这场荒诞的消费狂欢,撕开的不仅是相纸,更是当代年轻人的身份焦虑。
一、撕拉片=“新型茅台”?这届韭菜割得有多狠
撕拉片价格暴涨15倍,商家却笑称“供不应求”。富士Instax撕拉片(10张/盒)停产前售价120元,如今黄牛叫价2000元,单张成本够吃一顿火锅; 买不起真货?商家推出“仿真撕拉片套餐”——手机滤镜+塑料相框,竟让门店营收暴涨30%; 同一工厂生产的普通相纸仅售30元/盒,换个“撕拉片”标签价格翻60倍,溢价超茅台。“这不是摄影,是烧钱行为艺术。你买的不是相纸,是朋友圈点赞权。
二、撕拉片“杀疯”背后:Z世代的社交人质危机
为什么年轻人甘愿被收割?三大真相扎心:
1. 人设刚需:明星网红“撕拉片+咖啡”摆拍模板病毒式传播,“不用=落伍”的社交绑架;
2. 饥饿游戏:“停产”“限量”“绝版”三连击,精准狙击收藏癖+投资梦;
3. 伪文艺陷阱:滤镜拉满的“胶片感”,实为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塑料膜。
上海某白领月薪8000,却花5000元囤货:“同事都在晒,我不能输。”
三、商家笑了,韭菜哭了:这场狂欢能疯多久?
资本套路炒情怀(“复古回潮”)→造稀缺(“停产倒计时”)→卖周边(滤镜/相框/贴纸),一条龙收割; 前有日本泡沫预警,日本中古市场撕拉片价格已暴跌50%,国内黄牛开始抛货;终极替代用AI修图APP“撕拉片滤镜”下载量破百万,免费平替正在杀死高溢价。
你以为在玩小众文化?其实只是大数据推送的“定制化韭菜”。撕拉片不会成为下一个比特币,但肯定能入选《21世纪新智商税图鉴》。当“为热爱买单”变成“为虚荣还贷”,或许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在收藏情怀,还是在给社交焦虑交保护费?”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