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堵车是常态,但谁能想到买菜也能堵成“春运”?不是说玩笑话,真·排队3小时,起个大早,挤进商场还得靠抢号。
谁在制造这种“人山人海”的盛况?答案让人哭笑不得,不是演唱会,不是景点,而是两个零售界的老熟人:山姆会员店、胖东来。
一南一北,各自拉起长龙,不争风不抢镜,凭借“买东西像过年”的气势,成功霸榜“五一最火”。
“我以为大家都出国旅游了,结果都在山姆门口抢鸡腿。”
4月29日一早,合肥山姆会员店尚未开门,停车场已经排出几百米的车龙。
有人凌晨五点到场,有人为了“那个芝士麻薯面包”,掐点请假。
有网友晒出视频,店里满是拉着拖车抢货的“山姆大军”,场面堪比超市版《釜山行》。
而另一边,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也是“热搜体质”。大门口直接贴上牌子:“预计排队时间3小时起步。”但人们就跟中了魔咒一样不走,非要体验一把“全国最好超市”的魅力。
排队的、拍照的、发小红书的,不少人还带着爸妈、拖着行李箱,全家来朝圣。
一个商超,硬生生搞出一种旅游目的地的氛围感。
胖东来vs山姆:一个是人情味天花板,一个是资本主义采购天堂
说到底,大家为什么愿意花几个小时排队买东西?这得看这俩品牌“杀人于无形”的魅力。
山姆靠的是选品和规模:冷藏区永远挤满人,烘焙区的麻薯、牛角、麻薯牛角被抢成“消失的面包”,冷柜里的冷冻三文鱼、原切牛排能直接让人脑补出高级感家庭晚餐。
重点是这些东西,你得有会员卡才买得到,不买个年卡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来过。
但更狠的,是胖东来。
这家靠“良心经营”出圈的超市,连员工排班、假期福利都能上热搜。它的成功说白了就两点:把员工当人,把顾客当亲戚。
有人排队5小时,就为了看一眼“传说中全国最舒服的洗手间”;有人从外地赶来,就是想体验“超市版人间清醒”。
在胖东来,你能感受到一种很奇妙的氛围:没有保安驱赶,没有冷漠推销,员工对你说话是真·热情,还会推荐“不好吃的就别买了”。放在别处,这种话听上去像PUA,在这儿却让人上头。
消费升级?不,是“愿意花时间,去买一种确定性”
五一这波排队现象,说是“零售业的胜利”,不如说是消费者心理的转折点。
过去大家逛超市图方便,现在却越来越愿意为了一份体验、多花时间,多走几公里,甚至翻山越岭来“打卡”一个品牌。
说白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缺地方花钱,但他们缺一个“让人不觉得被坑”的消费场景。
在电商和直播带货满天飞的今天,人们其实反而在渴望“线下的真实感”,那种能亲眼看、亲手挑、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消费体验”。
而山姆、胖东来做到了,一个靠品控与会员壁垒塑造安全感,一个靠服务和情绪价值提供归属感,双双打进了“新中产的精神生活”。
别误会,这不是山姆和胖东来的胜利,而是所有想搞零售、做生意的人,应该抄的作业。
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是促销、不是满减券,而是你能不能真正在服务上下功夫、能不能创造一种“我愿意走进来、也愿意留下来”的空间。
这一届消费者,不好糊弄了,他们会为“真东西”买单,也会为“假热情”拉黑。人们愿意排队3小时,不是为了囤几桶洗衣液,而是为了确认:“我没有被当傻子对待。”
所以,五一这场“零售春运”,看着是热闹,其实藏着一个信号:中国的零售不是不行了,是再普通不过的线下卖场,也可以卷出圈。只要你愿意认真做一件事,让人想来、愿等、还想再来。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胖东来,是我理想中的世界;山姆,是我吃不起但想靠近的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