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休战,特朗普预告,第二波关税来袭,下一个加税目标已确定

特朗普这招玩得太狠了,前脚刚放过了手机和电脑的关税,又立马掉头盯上了韩国和台湾的芯片产业,4月14日,他签了文件,要对进口芯片搞“国家安全调查”,就像是是第二波关税战开打的信号。

这目标挑得准,半导体可是科技命脉,韩国SK海力士、台湾台积电都得捏把汗,关税一加,芯片价格怕是要涨三成,手机、车、AI全得跟着遭殃。特朗普想把制造业拉回美国,可这大棒一挥,全球供应链都得抖三抖,韩国急着谈判,台湾忙着建厂,这场仗,到底谁吃亏?

文案|编辑:清

芯片是韩国的经济支柱,占出口的近两成,SK海力士这样的巨头,七成存储芯片都卖到美国,特朗普放话要加税,税率可能高达30%,这意味着每片芯片成本得涨15%,企业利润直接被压到5%以下。

韩国政府急了,产业通商资源部的官员连夜飞到华盛顿,想劝美国先把关税缓一缓,可谈判桌上,美国态度强硬,还把关税跟驻韩美军费用挂钩,眼下,韩国只掏13%的驻军费,特朗普要求提到50%,要是不答应,关税就翻倍,这招釜底抽薪,让韩国进退两难。

中国台湾省的处境也不轻松,台积电是全球芯片代工的龙头,七成先进制程芯片都出自它手。美国市场对台积电至关重要,2024年,台积电在美营收占了总收入的四成,如果30%的关税真砸下来,台积电一年得少赚200亿美元,相当于利润的三分之一。

为了应对,台积电加快了在亚利桑那州的建厂步伐,原定2026年开工的第三期工厂,硬是提前到今年6月,可即便如此,建厂成本高、周期长,短期内根本挡不住关税的冲击,更别提美国只豁免了台湾64%的产品,偏偏把半导体排除在外。

韩国和台湾的芯片产业就像被捏住了命门,两地企业都在想办法自救,但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空间实在有限。韩国预测,如果关税落地,GDP增速会掉0.8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得增加12万,台湾这边,舆论已经炸了锅,有人直言当局被美国“绑上贼船”,这场关税战,表面是经济博弈,背后却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目标很明确:把半导体制造拉回美国本土,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得直白,“我们要让芯片在美国生产。”这想法听起来挺美,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全球七成先进芯片靠台积电,九成存储芯片出自韩国,美国自己的产能连10%都不到,特朗普想靠关税逼企业搬到美国,可芯片制造不是说搬就搬。建一座先进制程的晶圆厂,少说要50亿美元,还得花三五年才能投产,更别提美国缺熟练工人,电费、土地成本也比亚洲高。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还有另一层:通过关税施压盟友,让韩国和台湾在贸易和军事上做出更多让步,比如,韩国得掏更多驻军费,台湾得加快在美投资,这种“关税+政治”的组合拳,特朗普玩得炉火纯青。

他还拿1962年的《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当挡箭牌,声称芯片进口威胁“国家安全”,商务部得在270天内出调查报告。

但他已经放风,半导体关税税率可能一周内就公布,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节奏,就是要让对手没时间反应。

可这招也有风险。美国企业高度依赖亚洲的芯片供应链,苹果、英伟达、AMD都得从台积电拿货,如果关税推高芯片价格,这些公司要么吞下成本,要么把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市场已经有了反应:4月15日,苹果新款手机价格直接涨到1499美元,消费者直呼吃不消,特朗普想让美国制造业“伟大”,但这代价,怕是美国自己也得掂量。

半导体关税的影响,远不只停留在韩国和台湾,芯片是现代科技的“粮食”,从手机到汽车,从AI到医疗设备,哪儿都离不开。分析人士估算,如果美国真对芯片加税30%,全球芯片价格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涨三成。

这波涨价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高下游产品的成本,智能手机得贵个两三百美元,电动车价格也得跟着水涨船高,AI行业尤其头疼,训练大模型的芯片需求量大,成本一涨,研发进度都可能被拖慢。

更麻烦的是,关税可能把全球供应链搅得天翻地覆,韩国和台湾的芯片厂会想办法绕开关税,比如把生产线挪到东南亚或欧洲,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期内,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很高。

苹果、英伟达这些巨头得做出抉择:要么接受高价芯片,要么放弃亚洲供应链,找替代方案。可放眼全球,能接盘台积电和SK海力士的厂商几乎没有,美国自己的芯片厂,比如英特尔,产能和制程都跟不上。

长远看,关税可能逼着全球供应链重组,东南亚国家像马来西亚、越南已经开始承接部分芯片封装和测试业务,2024年,中国从这些国家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占比涨到18%,韩国设备的份额则跌了7个百分点,这信号很明显:亚洲国家在抱团取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可重组供应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中间的阵痛,全球消费者和企业都得扛。

中国在这场关税战中展现了不一样的节奏,特朗普豁免了部分中国电子产品关税,像是给了个“甜头”。但中国没被这表面缓和迷惑,早就留了后手。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已经在研究反制措施,比如对美国大豆、高粱加征报复性关税,或者限制美国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的份额,这些招数精准又克制,直戳美国农业和科技企业的软肋。

更厉害的是中国的长远布局,2024年,中国跟东盟的贸易额冲破6万亿美元,半导体供应链的合作也在加深,过去,韩国是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的大头,占了35%的份额。

可现在,韩国的占比滑到28%,马来西亚、越南这些国家的设备开始填补空缺,这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加持,中国通过投资和基建,帮东盟国家建起更强的制造能力。这种“朋友圈”战略,不仅让中国在供应链上更稳,还间接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

市场反应最直观。4月15日,台积电和SK海力士的股价双双跌了7%,投资者显然不看好它们的前景。反观中国企业,靠着东盟的合作和国内市场的支撑,日子还算稳当,特朗普的关税战想把中国摁住,可中国这手“以柔克刚”,让美国有点措手不及。

特朗普的关税战还在发酵,世贸组织早就裁定,他滥用第232条款的做法违规,可他压根不理会,商务部还在调查,关税税率还没官宣,但市场已经乱成一锅粥,韩国忙着谈判,台湾忙着建厂,中国忙着布局,全球企业忙着算成本,这场博弈,没谁能独善其身。

特朗普想用关税重塑全球经济版图,可这张牌打得太猛,搞不好会把自己也绊倒。接下来,全球供应链怎么走,芯片价格怎么变,各国怎么出招,恐怕还得看这场大戏怎么唱下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关税   中国   东盟   税目   韩国   台湾   美国   半导体   芯片   预告   成本   全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