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家书》中,深度讲解其为官之道。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曾国藩的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千方百计保卫大清王朝,将太平天国消灭,另外一件就是为了家族的繁荣而努力。
曾国藩的厉害之处,是两件事都被他做成功了,尤其是他的家族,并没有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而消失,相反,至今依旧繁荣。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好好了解,从他的方法来看,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只要能做好这两件事,就可以保住家门,不会遭受劫难。
这两件事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说结果:一是要勤劳,二是不要骄奢安逸。
我们先来读一读曾国藩的原话:
澄侯及诸弟以后尽可不来营,但在家中教训后辈,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
这段话,把曾国藩的主要家庭教育方式讲解得非常清楚了。其意思是说:
各位弟弟以后完全可以不用来军营了,只要在家中教导晚辈,让他们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学习。天还没亮就起床,一起习惯吃苦耐劳,而不要养成骄奢安逸的习性。这样一来,那些能够保住家族门第并避免劫难的事情,是可以凭借人力来主导实现的。希望各位弟弟对此一定要万分谨慎啊。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家族要想不遭劫难,要想繁荣昌盛,是可以通过人的力量来实现的,但前提就是要“同习劳苦,不习骄佚”。
曾国藩为何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我们读曾国藩的家书,一定要去了解当时的背景:
曾国藩给弟弟们写这封家书的时间,是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十六日。
这是曾国藩初次出征,与太平军交手,面对战场上的起起伏伏后,所作出的思考。
曾国藩首次出征,经历了靖港惨败,以及湘潭大捷后,对家庭如何生存作出的重大决定。
曾国藩第一次出兵,就遭到靖港之败,引起长沙官场上很多人的抨击,比如湖南布政使徐有壬,他联合长沙的官员,写好弹劾曾国藩的奏折,要剥夺他的兵权,并恳请朝廷追究他的责任。
如果徐有壬的奏折被送往朝廷,曾国藩的前途很有可能断送,幸好被湖南巡抚骆秉章阻止,不让徐有壬等人弹劾曾国藩。
另外,湖南提督鲍起豹,不仅不出兵帮助曾国藩,还在曾国藩兵败回长沙的时候,将他关在城门外,故意不放他入城。曾国藩在无奈之下,只好驻扎在长沙城外的妙高峰下。
官场上这些你死我活的争斗,让曾国藩看到危机。明白一个官员的前途,未必能善始善终,如果万一因为自己被朝廷追责,或者遭到他人陷害,很有可能殃及家族。
要想家族不受自己的牵连,最好的方法,就是家族成员能自食其力,能知书识礼。
这就是曾国藩要求家中后辈必须半耕半读的原因。
除此之外,要想家族能持续繁荣,就必须勤劳。无论做什么,唯有勤劳才能生存下去。
曾国藩为官多年,他看到很多官宦之家,因为家中子弟养成骄纵、贪图安逸的习性,最终走向颓废之路。
曾国藩在仕途上前途未卜,如果家中的后辈们仗着他是湘军统帅,有权有势,在家中好逸恶劳,养成骄奢傲慢的习性,那么,自己一旦失势,很有可能被他人抓到把柄,落井下石,让整个家族再无翻身的机会。
相反,如果能利用人的力量,去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即使自己倒台,家族也能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是很有用呢?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或者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