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很多家长的感觉就一个字:崩。
以前那个乖乖听话的小孩,突然像换了个人——门天天关着,喊吃饭装听不见;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成绩一落千丈,你还不能说,一说就炸:“你烦不烦?”更有人直接夜不归宿、顶撞老师、沉迷手机、和你冷战半个月。
你急得睡不着,骂也骂了,哭也哭了,甚至想动手,可他呢?越管越反,越压越狠。你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废了?是不是被带坏了?是不是我做父母太失败?
别急着自责,也别急着“修理”他。青春期的叛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他在“长大”的路上,撞上了你还没准备好的教育方式。
他不是要毁掉你,是要挣脱你。
很多家长把叛逆当成“敌情”,第一反应就是“镇压”:没收手机、断网、关禁闭、请家教、送特训营……结果呢?孩子表面顺从,心里更恨;有的直接离家出走,有的彻底摆烂。

你越想控制,他越想逃。因为他要的不是“被管”,而是“被看见”——看见他的情绪、他的想法、他的挣扎。
有个男孩,爸妈都是老师,从小管得严。到了初二,突然不写作业、逃课、和混社会的人玩。爸爸气得扇他耳光,他冷冷回一句:“你教了一辈子书,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还教谁?”这句话,像刀一样扎进父母心里。
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早就受够了“优秀”的标签,受够了“别人家孩子”的压力。他用叛逆,来夺回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叛逆不是“坏”,是“我要活成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在变,大脑在重组,情绪像过山车。他不再是那个依赖你的小孩,而是一个正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准成人”。他需要的,不是你继续当“指挥官”,而是你退一步,当“教练”——在旁边看着,必要时拉一把,但不替他跑。
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别和稀泥,说点实在的:
第一,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他顶嘴,你别接招;他摔门,你别追着骂。你越激动,他越觉得自己“赢了”。等双方冷静下来,再平心静气聊。比如:“刚才你很生气,是因为我说话方式让你不舒服了吗?”——一句话,可能比十句“你必须听我的”更有效。

第二,给点“试错权”,别怕他走弯路。
很多家长怕孩子“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死命控制。可你不让他试错,他永远学不会判断。可以设定底线:比如不能违法、不能伤害自己,但其他事,让他自己决定。作业写到几点、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只有摔过跤,才懂得怎么走路。
第三,重建信任,从“小事”开始。
别一开口就是“学习”“未来”“你这样下去怎么办”。他一听就烦。你可以从生活入手:一起做饭、散步、看场电影,聊点轻松的。有个妈妈,儿子叛逆期半年不跟她说话,她没逼,只是每天放学给他留一碗热汤。半年后,儿子主动说:“妈,其实我知道你对我好。”
第四,别把“叛逆”当成“敌人”。
他不是你的对手,是你曾经最亲的人。他现在的对抗,往往是因为:他感觉不到爱,只感觉被控制。 你要做的,不是“赢过他”,而是“赢得他”——让他知道,哪怕他叛逆、犯错、失败,你依然爱他。
第五,父母要先成长,孩子才会跟着变。
你总说“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可你有没有照照镜子?你是不是还用十年前的方式教育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你是不是把焦虑全压在他身上?你是不是把“为你好”当成控制的借口?
孩子在长大,你得跟着升级。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叛逆期不是“问题”,是“机会”。
它不是来毁掉家庭的,而是来提醒你:孩子大了,该换种方式爱了。如果你能熬过这段最难的日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未来你们的亲子关系,反而会更近、更稳。
第二,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独立的人”。
你不可能管他一辈子。真正的成功,不是他考了多少分,而是他成年后,还能愿意跟你聊天,愿意听你建议,愿意在困难时回头找你。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青春期你有没有“松手”让他长出自己的骨头。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艘正在出海的船。
他可能摇晃,可能偏离航向,可能撞上风浪。
但你不能把他拉回港湾锁起来,
而是要站在岸边,
给他灯塔,给他底气,
告诉他:
“去吧,我在。”
这才是,最深的爱。
#孩子青春期非常叛逆,家长该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