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今年刚退休,生活节奏一下慢了下来。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一早溜达去菜市场,挑点新鲜蔬菜再买两斤猪肉。往常,他买肉总是优先考虑排骨,想着排骨营养好、煲汤又香。
但这个月,在肉摊前排队时,他无意中听邻居大妈嘀咕:“别再买排骨啦,贵不说,营养还没挑对部位多!”
李叔一愣:“难道还有比排骨更划算的选择?”大妈笑着递过一根骨头:“你试试猪大骨,汤更浓,钙比排骨高得多,价格还便宜一半!”这让李叔一下来了兴趣。
难道我们日常最爱的排骨汤,竟然不是最补的选择?
很多人也许和李叔一样,从未留意过每一块猪肉背后的“隐藏营养力”。
你还以为排骨才是炖汤的不二之选?其实选对部位,既能省钱又能让全家补钙事半功倍。
本文将带你揭秘,买猪肉到底该挑哪个部位,为什么“猪大骨”“脊骨”等部位成了明智之选?它们的营养价值又是怎样甩开排骨几条街?
炖汤到底买猪骨还是排骨?专家告诉你真相
长久以来,排骨汤在人们心中就是滋补、健康的代名词。
可实际上,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等权威数据,排骨的钙含量大约为每100克20-40毫克,反观很多母亲一味追捧的“骨汤补钙”,其实补得远没有想象中多。
那么,猪的哪个部位才是真正的“补钙利器”?答案其实很直白——猪大骨、棒骨、脊骨才是市场上的“钙之王”!
据实测,猪大骨100克含钙大约180-200毫克,是排骨钙含量的近5-10倍。
这几个部位内骨髓丰富,矿物质渗出率高,炖汤时有效成分释放更充分,钙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与此同时,骨头里还藏着胶原蛋白、磷、铁、锌等微量元素,更有益于儿童骨骼发育和老年人维持骨密度。
值得一提的是,棒骨及脊骨由于肉少骨头多,却鲜少受到年轻人青睐。
可行家却都明白,这些部位的骨髓含有较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搭配适量骨肉炖制,其营养完整度和性价比都极高。
一碗熬得奶白的猪大骨汤,往往比排骨汤的矿物质含量更高,汤味也更香浓。
除了营养密度让人大吃一惊,猪大骨、棒骨、脊骨的价格普遍只有排骨的一半甚至更低。
以当前菜市场行情为例,排骨常年维持在每斤22-28元,而新鲜棒骨、脊骨常年不过10-14元每斤。
尤其到了冬天腌腊期间,这些部位供大于求,价格容易下探,更显实惠。
再来说说“营养账单”:
钙含量:排骨20-40毫克/100克 VS. 猪大骨180-200毫克/100克 - 胶原蛋白含量:棒骨>脊骨>排骨
蛋白质、铁、锌含量:脊骨略高,骨髓丰富的“大骨头”显著优于普通排骨
如果家里有孩子、老人或者骨质疏松人群,三五天炖一次骨头汤,不仅经济划算,长期下来,骨密度提升效果比单纯喝排骨汤更明显。
更重要的是,猪大骨的口感丝毫不输排骨。骨肉比例适中,炖煮后汤汁浑厚而不油腻,既能喝汤又能啃肉,一举多得。
聪明买肉怎么选?实操口诀给到你
买猪肉的时候,如何精准锁定“最佳部位”?肉贩子私藏的选购建议和厨房达人总结的烹饪心得一起教给你:
选骨看颜色:骨头表面有光泽、带点血色发红的最鲜嫩,发白发干多为放久的旧货。
摸表面:干爽或微润但不黏手是新鲜的关键,黏糊如胶多为不新鲜残品。
按压回弹:用手指按压,能迅速回弹说明骨肉新鲜有活性,软塌无力则不要买。 嗅气味:只有纯粹淡淡肉香、无怪味、无腥臭为佳。
炖法建议:大骨、棒骨:飞水后再长时间炖煮,汤色奶白更易出钙和对胶原蛋白。可搭配萝卜、玉米,提鲜又不腻。
脊骨、尾骨:炖汤、焖汤都合适,肉多骨少适合小孩和老人,吃肉带汤两不误。
如果家中有血脂偏高、需要控制嘌呤或经常胀气的人群,建议喝汤时剔除表层浮油,适量即可。科学饮食,均衡搭配,才能最大化营养利用。
要注意的是,炖汤再健康,也不能盲目坚持“汤多即补”,食物多样、荤素合理搭配依然是饮食结构的基础。
日常补钙还要配合豆制品、乳制品、绿叶蔬菜等多渠道“组合拳”,让养生更有底气。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猪骨肉营养成分对比及烹饪指南》
《中老年人营养与健康饮食白皮书》
《2023中国食品消费品市场分析报告》
《骨骼健康与钙质补给中国专家共识》
《猪大骨中矿物质含量检测研究》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