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万亿元!
7月份的这个金融数据一公布,整个财经圈都沸腾了。
毕竟过去这些年,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居民存款又增加了多少多少亿。
现在突然来了个大反转,这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想要理解这个反常现象,得先搞清楚为什么过去老百姓总是在拼命存钱。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害怕。怕什么呢?首先是怕没钱花。
这几年找工作越来越难,好不容易找到了,说不定哪天就被裁员。
收入不稳定,但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老人看病,哪样不要钱?
手里没点存款,晚上都睡不踏实。其次是怕投资亏钱。
实体经济不景气,开店的关门,办厂的倒闭,炒股的被套,买理财的踩雷。
与其冒险投资最后血本无归,还不如老老实实存银行。
虽然利息越来越低,但至少本金还在,总比打水漂强。
特别是疫情这几年,更是强化了大家存钱的决心。
收入减少了,开支却一分不少,再加上楼市开始降温,买房也不敢买了。
于是,存钱成了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银行存款数据也就一路走高。
那么,什么情况下老百姓又会大规模地取呢?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历史情况”。
例如2007年到2008年,A股一路狂飙到6000点,那时候真是全民炒股的疯狂年代。
不管是上班族,还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嘴里讨论的,全是买哪只股票。
那种氛围下,谁还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大家都忙着取钱买股票,生怕错过了发财机会。
2015年又是另一番景象。
国家启动楼市去库存,三年要拆掉1800万套房子,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那时候买房就像抢白菜,今天不买明天就涨价。
大家纷纷取出存款付首付,银行存款又是一波大幅下降。
拿现在的情况,跟上面两者对比后,关于这1.1万亿跑哪去了的答案,就很明显了。
因为就在7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的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暴增了2.14万亿。
这些非银存款是什么?主要就是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等等。
简单说,就是老百姓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转到了股市和基金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规模的资金转移?看看7月份股市的表现就明白了。
上证指数涨了3.74%,深证成指涨了5.2%,创业板更是涨了8.14%。
再看看全年的表现,三大指数的涨幅都在10%以上,创业板甚至涨了超过18%。
对比一下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已经跌破1%,存10万块钱,一年利息还不到1000块。
而如果这10万投到股市,按7月份的涨幅,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块。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越来越多的人坐不住了。更重要的是,政策层面在明显地支持股市。
银行股拉一波,保险股拉一波,券商股再来一波,各个板块轮番上涨。
市场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不会让股市跌下去,要稳住,甚至要稳中有涨。
这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心。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入市潮开始了。
7月份新开股票账户196万户,比去年同期暴增70%,相当于每天有6万多人跑去开户炒股。
最新数据显示,股市日均成交额已经突破2万亿,两融余额超过2.05万亿。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大量资金正在涌入股市。
虽然和去年10月份3.45万亿的天量相比还有差距,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钱没有流向楼市?要知道,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可是出了名的。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楼市和股市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目前来说,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在下跌,房子的投资属性已经大大减弱了。
再加上限购限贷政策依然严格,买了房子想卖都不容易。
流动性这么差,收益预期又不高,谁还愿意把大笔资金砸进去?
而且,楼市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它不能大起大落,毕竟房地产涉及的就业人口太多了。
从建筑工人到装修师傅,从房产中介到物业管理,整条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
一旦楼市出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房价,而是整个经济的稳定。
所以国家对楼市的态度很明确:要软着陆,不能硬着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反面教材:日本。1989年,日本的股市和楼市都到达了历史高点。
为防范金融风险,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结果股市楼市双双崩盘,一年跌了七成。
但由于日本政府没有及时出手救市,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低迷。
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如果楼市一时半会儿稳不住,股市就必须加倍稳住,绝对不能出现双杀的局面。
此外,从操作层面来说,稳定股市也比稳定楼市容易得多。
股市体量相对较小,政策工具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流入和政策引导,就能维持上涨趋势。
而楼市太庞大太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控起来难度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楼市继续调整,股市持续上涨,居民存款大规模流向股市。
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7月份的1.1万亿只是个开始。
要知道,中国居民的存款总量是个天文数字,目前转移到股市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股市的赚钱效应能够持续,让更多人尝到甜头,那么后续就会有更大规模的资金流向股市。
但其实,这标志着中国老百姓理财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过去是有钱就存银行,现在开始学会了资产配置,虽然风险增加了,但收益预期也提高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金融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当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股市更是如此。
现在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理性,不要被短期的赚钱效应冲昏了头脑。
毕竟,股市有涨就有跌,今天赚的钱,明天可能就亏回去了。
不管怎么说,这1.1万亿的存款大挪移,都反映出了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会持续多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16——《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去哪了?存款“搬家”信号初现,“00后”股民入市:行情热起来,感觉到处都是机会》
南方都市报-2025-08-17——《湾财周报|大事记 沪指突破3700;7月居民存款减少万亿》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