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历史主要在讲什么呢?真的是吃瓜群众所关注的情情爱爱、趣谈奇闻吗?那是其实都是一些掩人耳目的佐料!真正的核心内容就是讲两个事情:阶级斗争和阶级固化。
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其实读史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大家会因为抓不到事物的本质,觉得这个说的也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有道理,而自己又搞不清,最后无非就是看了一点热闹给自己一点情绪满足。仅此而已嘛!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这个人确实很厉害,他的政治水平应该是所有帝王之中天花板级别的,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如果说到道德人品,那就真的一言难尽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他呢?该夸的地方夸、该批评的地方批评呗!完全去神化他或者完全去黑化他,那都是没有必要的。
刘邦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其实不是别人,就是他的老婆吕雉和儿子刘盈。啥玩意呢?靠人家吕家发迹,结果功成名就之后,把吕雉防贼一样,就连自己的亲生骨肉刘盈也是各种看不顺眼。做人咋能这样呢?如果这些事放到一个普通人身上,大家会怎么去看他呢?但正因为刘邦成为了开国皇帝,所以就变成了瑕不掩瑜了。就这样的历史观,大家能怪自己身边都是一群“笑贫不笑娼”之人吗?
公元前195年,刘邦已经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干了两件让人费解的事情,第一件便是想要废黜刘盈的太子之位,这件事情因为遭受到吕家和群臣的巨大阻力,最后不了了之;第二件便是与群臣签订了著名的“白马之盟”,这个“白马之盟”最后成了他们老刘家的保命符。
第一件事咱们之前已经讲过了,那就是刘邦在试探功臣集团的态度,会不会为了保卫皇权而去跟外戚集团翻脸。结果是功臣集团都很支持刘盈和吕家外戚的。这件事情自然就无疾而终了。
今天咱们要仔仔细细地来解释第二件事情,“白马之盟”到底在讲什么东西?它的目的是什么?逻辑是什么?可行性是什么?
改立太子不成之后,刘邦为了他们老刘家的江山能够地位永固,又琢磨出了一个新办法。他召集分封在外的刘姓诸侯王和一众功臣宿将到长安,杀了一匹白马(当时是顶级奢侈品),用白马之血涂在嘴面上,与众人重申和扩充他当年封功封侯时的盟约,前后结合起来就是: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施及苗裔;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便是著名的“白马之盟”。
这玩意表面上看,跟江湖上的歃血为盟、赌咒发誓没什么区别,就是开香堂定规矩嘛。但真的没有区别吗?其实“白马之盟”就是一个小号的“周礼”,这就是一种官方约定的阶级固化和阶级排斥。
“白马之盟”的意思大致给大家翻译一下哈:同志们辛苦,咱们筚路蓝缕、共同创业,打下了这么大一片花花江山,除非黄河枯竭成一根水带子,泰山风化成了一块磨刀石,否则只要我们老刘家的江山在,你们子孙后代的铁饭碗就在。但这天下是我们一起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捍卫好,咱们都要按规矩办事。啥规矩呢?咱们老刘家永远是董事长,你们这些功臣永远是股东。不是咱们老刘家的人,敢裂土封王的,大家要群起而攻之。同理,你们及你们家族的铁饭碗是你们拿军功换来的,那么你们的军功就是以后封侯的标准,达不到你们那标准,谁也别想得到你们那待遇,谁敢乱来,大家也可以群起而攻之。
看明白了没有?这就是最高级别的内部协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白马之盟”就告诉了你们到底有没有种!
这个时候,有些聪明的读者可能会想,这种内部协议有用吗?什么我们永远要听大哥的,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团结互助、一致对外……难道我们就不能当大哥吗?我们就不想当大哥吗?这种内部协议又没有写进律法,又不是什么根深蒂固的传统约定,我们为什么要永远给你们老刘家当小弟呢?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了——什么样的内部协议会有效呢?其实很简单,就两点:第一点是提出者、主导者掌握了绝对或者明显优势,其实协议生效背后都是实力支撑,你得有实力保障,说话才好使,当时刘邦和刘家是一统天下的王者,这一点自然满足条件;第二点就是协议双方要有深度利益捆绑,权利和义务都要明确,大家要各司其职,但也能各得其所。刘邦的“白马之盟”其实不就是一种隐形的分封制吗?
咱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刘邦的“白马之盟”哈,标配的三步走:
第一、给承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什么意思呢?永久性股权认证的意思,跟我们现在一些男孩子追女孩子时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保证也有你一口喝的”是一个意思。咱们老刘家这个公司还在,你们这些功臣元老那一份分红就少不了。
第二、定规矩——“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军功者不得封侯”。啥意思呢?利益蛋糕就这么大,咱们也不能完全对外开放去搞分配,所以我们必须要共同来维护好这种分配机制,不是老刘家的人不能当王爷,没有你们那么大功劳的人也不能进董事会。咱们才是铁打的“资本家”,其余都是流水的“打工人”。
第三、布任务——“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种规矩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不服气的,他们会擅自闯入禁区的,怎么办?我们要联合起来把他们赶出去,要把他们打服。咱们这是私人会所,不能随便让外人闯入。大家要永远记住,圈子靠我们自己去经营,要想享受圈子的红利,就要为捍卫圈子出力。
大家看出门道来了吗?刘邦除了在最开始“给承诺”的阶段稍微地安利了一下那些功臣宿将,剩下的定规矩是斩断了别人的非分之想,布任务是要求别人为他老刘家保驾护航,这两者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那些功臣宿将们为什么要去执行呢?他们的驱动力在哪里呢?“白马之盟”的执行力保障在哪里呢?
刘邦的创业是联合创业,所以当初的西汉政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股份制公司,不光那些已经基本被刘邦消灭的异姓王是大汉王朝的股东,刘邦封出去的143个侯爷其实也是王朝的股东。7个大股东已经被刘邦消灭殆尽了,这一百多个小股东是不能继续清理干净的。因为那样会让大汉王朝分崩离析的,所以只能从确保老刘家绝对控股权上去做文章,以后董事长的位置就在咱家轮换了,但是股东会也不会轻易进人了,这样大家心里都踏实。这是一种约定也是一种谈判,如果大家不同意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大家各安天命,要不就是你们推翻我们老刘家,要不就是我们老刘家大小通吃最后新人换旧人,把你们全给换了。
“白马之盟”的约定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达成?就是因为那些功臣宿将胳膊拧不过大腿嘛!要重新联合起来推翻刘家,又不可能齐心,单打独斗的话,人家老刘家店大欺客,谁也不是他们家的对手了。不答应怎么办?人家前后撸掉了七个异姓王了,后面继续找理由干掉自己这帮小鱼小虾,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刘邦推出“白马之盟”其实还有两个重要的含义在里面:一是用“非刘氏不得为王”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搞那些异姓王,这是咱的政治底线;二是用“非功者不得侯”来稳住功臣宿将内心的不安,你们安心当你们的侯爷,谁都不会动你们的利益。
当然,既得利益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大河有水小河才会有水,你们要确保我们刘氏江山的稳固才行,不然你们跟着我们刘家创业成为了侯爷,别人也可以跟着另外一个人创业成为侯爷。那样,大家的荣耀和地位都保不住了。
要你们坚决拥护我们老刘家,也不让你们白拥护,咱宣布侯爷以上的岗位不再轻易对外扩编了。咱们这帮老兄弟、老权贵、老家族以后关起门来玩世袭制。
来,那些跪舔刘邦、说他舍得给手下人发福利的朋友,请你们发表一下感言!尤其是现在很多搞企业培训的狗屁成功学大师,更是牛头不对马嘴地瞎扯淡,什么我们搞企业管理要跟刘邦学习,要舍得给员工发钱、要大力提拔员工……然后我们广大员工遇到了刘邦这样的老板,要誓死追随、激情投入……这不纯纯在忽悠底层人吗?
请朋友们永远记住,职场的利益分配逻辑其实没有那么多鬼扯螺丝,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白马之盟”。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的利益小圈子在捍卫它们的排他性。
白马之盟前一项保证了刘家的皇权、王权的纯洁性;后一项基本堵死了非革命元老家族封侯的可能性,进而保证了军功阶层侯爵的纯洁性。这种利益上双赢的逻辑才是白马之盟的内涵!
顺便解释一下,侯爵在当时并不仅仅是一个爵位,它有封地、有人口、有财产,有很多独立的政治权力,是当作长期饭票来使用的。它更是进入政治利益核心的通行证,是国家组织VIP身份的象征。它对应所代表的就是和皇权、王权相制约的相权、官权。
明白了没有?人家这是把权和利都瓜分好了。有些朋友,一天到晚抱怨现在阶级跃升太难了,其实哪个时代和社会的阶级跃升不难?权力和利益的地盘、赛道早就内部垄断了,你连那个小圈子都进不去,不怎么去那个圈子进行阶级跃升?
举个例子,咱们有些朋友是做生意的,尤其有些朋友是区域性市场的。应该就能特别有体会。是不是某个固定市场的某种生意早已被几个大佬给垄断了?一些外来人根本就进不去?头破血流地挤进去也很快被人排挤出来了?
归根到底,“白马之盟”是个双向的承诺与利益划分!这种利益分配的私下协议也是一种政治默契,它建立在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的逻辑上的。这玩意成也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败也自然会因为它。
刘邦弄完“白马之盟”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然后我们再想一想,“白马之盟”的直接针对者是谁?很明显,就是吕雉背后的外戚集团嘛!按照正常的剧情,刘邦死后,掌权的正是吕雉,人家吕雉是有能力、有机会、有理由去打破“白马之盟”的,因为吕家对大汉王朝的缔造确实劳苦功高,人家凭什么要被排斥?
但是,吕雉这个人在政治上还比较克制的,她儿子刘盈在位的那7年,她确实做到了甘居幕后,真的没怎么专权乱政。儿子在,婆家娘家都是一家,自己受点委屈没什么。
结果,历史的拐点终于出现了,当了7年皇帝的刘盈英年早逝了。这女人要是丈夫和儿子都没了,那也就没什么温情可言了,吕雉开始暴走。因为婆家这边已经生无可恋了,吕雉把心思都放到了娘家人身上去了。
吕雉既然想暴走,那“白马之盟”就是她绕不过去的坎。那“白马之盟”这个局好破吗?对于别人来说不好破,但对吕雉来说却并非难事。因为“白马之盟”在内部知情人士眼中也是有很严重的逻辑漏洞的。
第一,谁都知道刘邦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秦朝是你刘邦推翻的吗?是项羽推翻的呀!你刘邦是带着一帮光脚不怕穿鞋的,从项羽手里抢来的江山嘛。那既然你刘邦可以抢项羽的天下,别人也可以抢你刘邦的天下嘛!凭什么你说天下姓刘就姓刘呢?我吕家也重要投资人,为什么不能让天下姓吕呢?
第二,军工集团的长期饭票虽然名义上是你刘邦给的,但实际上是人家凭实力和功劳换来的,人家实际上是你刘邦的合伙人。既然如此,人家可以选择继续跟你刘家合伙,也可以选择不跟你刘家合伙。咱们凭实力吃饭,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吗?再说,老板不在了,我们跟老板娘混,也不算坏了规矩呀!
第三,刘邦精心打造的“皇权——王权——相权”三权分立的政治局面也存在人性逻辑漏洞。皇权和相权之间夹着一个王权,王权就变得不怎么讨喜了,掌控相权的军功集团会关心那些王爷们的死活吗?你们这些王爷们是帮助皇帝来制衡我们的,皇帝要弄你,我们不会掺和的。
堡垒通常都是从内部攻破,“白马之盟”排外确实很稳靠,但是内部要内卷,那也是难以遏制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吕雉先把周勃、陈平、王陵这些军功集团的代表叫过来,表示自己会遵守先皇的约定,不会动军功集团的利益,相权还是交到你们手里。但是,至于皇权和王权之间的博弈,这事你们就别操心了,这是咱们皇室之间的家务事。
军功集团啥态度?两个聪明人陈平和周勃都表示自己没意见,只有王陵那个脑筋转不过弯来的耿直Boy坚决表示“白马之盟”的规矩不能破,结果被吕雉给架空了,自己乖乖养老去了。
这中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插曲,那就是王陵怼完吕雉之后,又怼周勃和陈平,说他们做人没原则。陈平和周勃则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保刘姓正统我们不如你,但救汉室江山你不如我们!”后来,果然是陈平、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
跟军功集团达成默契之后,吕雉就开始磨刀霍霍向刘邦的子孙了。老刘呀,这一辈子,你伤害我确实是够可以的了,以前看在儿子面上,老娘不跟你计较,但如今儿子也没有了,你就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老刘家的人吧!
吕雉打破“白马之盟”去扶持吕家其实相当有讲究,她不是另行封赐,而是替代封赐。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吕姓王去替代刘姓王,使得刘姓王越来越少,吕姓王越来越多,还能保证不会损害军功集团的利益。而对于其他没有痛下杀手的刘姓王,一律标配了一个吕家媳妇。
看明白了没有?吕雉这是把这次政治运动变成了吕家和刘家的私人恩怨了,绝不牵涉到其他人。有些朋友天天无脑黑吕雉,就知道骂人家心肠歹毒,但对人家这种极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是一丁点也看不到。讲句伤害咱们男同志自尊的话,咱们历史上绝大多数男性皇帝的政治水平是远不如吕雉这个女流之辈的。
军功集团在这长达八年的大运动中,毫无意外地选择了袖手旁观。啥“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人家在乎的只是属于他们的相权会不会利益受损,至于你们老吕家和老刘家要窝里斗,那还不随你们去?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要明白一个最基本道理:只要你不去动别人的核心利益,是不会有多少人非要较真地跟你要死要活的。
但是,最后吕雉和吕家还是败给了“白马之盟”,主要原因就是吕雉死后,吕家后继无人,吕雉担心吕家会迅速崩盘,所以在临终前没忍住,对进攻集团的利益动手了,抢了军功集团的相权,但吕禄、吕产这两个蠢货根本守不住,被军功集团联合刘姓王室给挖坑埋了。
最后想借“白马之盟”跟大家说一点点感想。
第一,其实在顶级的利益圈层之中,都是优先讲合作的,而不是讲对抗。把这一块利益蛋糕圈起来,然后大家再慢慢分享,不香吗?比如刘邦、吕雉和军功集团
第二,利益承诺永远要落到实处才有意义,在重大利益面前,大多数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比如看热闹的军功集团。
第三,在处理利益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牵涉面太广,要有专事专办的意识,集中力量进行集中突破。比如前期只收拾刘姓王的吕雉。
第四,要有圈层意识,要懂得有潜规则的存在,圈外的人不要去掺和圈内的事。羊一般是搞不清狼的世界的。比如古往今来的吃瓜群众。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