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记者在老城区采访时看到,群艺馆片区更新改造迎来新景观:楼下广场更新改造完成,增添了新标识,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完成,同时还增添了“老岗亭”新景观,群艺馆及周边区域开始全新亮相。
群艺馆前身为扬州市文化馆,可追溯到1927年的民众教育馆,1984年在旧址翻建成立扬州市群众艺术馆。2011年文化馆迁移后,其大楼作为艺术生集训场所,曾经组织过各种书画展览、文艺演出,成为扬州市文艺活动的重要阵地。虽然其承载着诸多扬州人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但是本体建筑早已闲置,内部各时期的构筑物侵占了大量公共开放空间,难以满足当下的使用需要,亟待活化更新。
广陵古城城市更新十大项目集中开工时,就包含了群艺馆片区改造项目。群艺馆片区更新改造主要实施群艺会馆资产整合、住户搬迁以及周边区域更新,对市级文保单位同松参号进行修缮利用。更新改造以“有机微更新”为基本原则,以“留、改、拆”为核心策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通过置入开放场所,优化内外衔接与布局,提升可达性,创造活力空间,建立流线交通等方式,让老群艺馆重获新生。同时,进一步置入创新文化主题,重塑和寻回文化符号,并引入演出、展示、文创、住宿等业态,建立与广陵路文旅动线的有机联系,打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广陵路。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群艺馆楼下广场更新升级改造完成,重新摊铺地面砖后,楼下的广场焕然一新。在广场四周,还增添了造型各异的花箱,里面栽种了各种鲜花。游客一到广陵路、国庆路和渡江路交叉口,就能看到用金属构架打造的“广陵路”的标识。
原先的群艺馆主体建筑,正在实施微更新。一楼外立面“微更新”基本完成,开始崭新呈现。整个工程全部完成后,群艺馆建筑群将旧貌换新颜。
群艺馆片区更新改造全方位展开,周边道路改造基本完成,一个“老岗亭”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扬州的第一条马路修建于1937年3月,称为新马路(今淮海路)。1947年,扬州在多子街与埂子街的交叉口又翻建了一段82.8米长、不到10米宽的模范马路,在模范马路上建设了一个地标设施“岗亭”。这次道路改造提升时,便在南柳巷与甘泉路交叉口的东南侧,增设了一个根据老岗亭造型打造的景观。这个刚刚亮相的“老岗亭”,像路灯杆造型,既不影响道路和行人交通,又有历史韵味。
记者 张孔生
编辑 聆雨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