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1日
“西夏陵”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西夏陵”遗产要素核心之一
伫立在荒原之上的帝陵
安葬的究竟是谁?
今天,《文博日历》带你走进
西夏陵
西夏帝陵中埋葬的是谁?一起去探秘
贺兰山脚下,茫茫旷野上
9座神秘陵塔巍然伫立
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矗立在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1号陵与2号陵。摄影/丁俊豪
这里是西夏陵
是1038年由党项族建立的
西夏王朝陵墓遗址群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
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
9座帝陵虽然面积大小不一
但每座帝陵都以陵城为核心结构
陵城四面墙体中部都设有门阙
四角还巧妙地设置了角阙
走进陵城内部
献殿、鱼脊状突出地表的墓道封土
最高达20余米的陵塔
等建筑遗迹依次排列
部分帝陵还特别修建了中心台
彰显王者尊严
这些陵墓的主人身份扑朔迷离
在清理7号陵的碑亭时
考古人员成功拼合出一块西夏文碑额
并考释出碑额上16个西夏文篆书为
“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铭”
(西夏自称大白高国)
证实了7号陵为西夏第五代皇帝
仁宗仁孝的寿陵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
可以确定主人的陵墓
西夏陵的布局结构、陵寝制度
都有承唐仿宋风格
党项、汉、吐蕃、回鹘
契丹、女真等多民族融合
多元文化交流
共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西夏陵
这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
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
实证了西夏王朝
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在我国的《二十四史》上
没有专史记载
但它是与宋、辽、金同时存在的王朝
这次申遗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西夏
一起穿越到神秘的西夏王朝看看
西夏文明密码
或许能从其出土文物中
窥探一二
灰陶鸱吻
我国古代建筑屋脊上
经常能看到一种“守护神”
它就是鸱(chī)吻
龙头鱼尾造型,神态十分威猛
龙口大张,獠牙外露,眉目凸起
鱼尾双叉呈人字形,饰有鳞纹
为何叫它“守护神”?
防火、避雷还能防水
“身兼数职”的鸱吻日常请戳
↓↓↓
△文博日历丨鸱吻是个啥?古建筑屋顶上的“守护神”
鎏金铜牛
双角弯曲,双耳椭圆直立
眼睛圆睁且外突
它跪卧地上
颈部肌肉线条清晰、突出
健壮的脊椎从颈部一直延伸到尾部
△文博日历丨内部空心,却重达____公斤的西夏大铜牛
这尊铜牛内部空心却重达188公斤
采用了外范内模浇铸技术
表面满身鎏金
再加上塑型、抛光等工艺
让它历经千年依旧双目炯炯
金光闪闪
✨️✨️✨️
西夏能掌握
如此高超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
很大程度上
与中原、西夏之间
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
石马
跟鎏金铜牛一起出土的
还有一匹石马
△长130厘米 宽38厘米 高70厘米 重355公斤
它用一整块砂石通体圆雕而成
四肢弯曲,伏身静卧
马头稍垂,颈部弯曲,比例匀称
马鬃整齐流畅地散披至肩部
党项羌人“马出则征战,牛入则耕作”
可见,牛和马是党项羌人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牲畜
以铜牛、石马随葬
也是他们从游牧文化走向
农耕文化的标志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面部浑圆,塌鼻梁,颧骨高凸
粗眉上翘,双眼圆睁
缩脖屈膝,肚子圆鼓鼓
似乎还带着一丝惊恐
它是什么?干啥用的?
这是西夏陵出土的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又称人像碑座)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