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讲述了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收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喜儿是当地的大美女,她的父亲杨白劳因为欠地主黄世仁六斗谷子,在除夕夜被逼上门要债。
可是当杨白劳将仅有的七块多大洋送到黄家的时候,黄世仁竟然将杨白劳打昏,并强行将他的手印摁在了喜儿的卖身契上。
杨白劳除夕夜自杀,第二天喜儿被抢进黄世仁家,喜儿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无处可去的她只能藏身于深山密林。
喜儿长期没有盐吃,头发逐渐变白,加上她经常去旁边的寺庙取供果吃,她被传为“白毛仙姑”,并不胫而走。
后来,八路军解放了这个地区,人们为了粉碎封建迷信,寻找白毛仙姑,最后竟然发现,这位被传成神仙的人,就是当年的喜儿。
这就是故事当中的白毛女,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真的有这样一位白毛女,不过她并不是华北地区的一位女性。
这个来自四川的真实白毛女,名叫罗昌秀,她与话剧中的白毛女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足以见这个产生于华北大地上的故事所展现的社会深度并不局限于这一地区,整个旧中国全都笼罩在土豪劣绅和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中。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昌秀的人生,读完她的故事,我们或许就明白黄世仁为什么想方设法都要得到喜儿。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
1923年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的罗昌秀,家中人口众多,但他们都勤劳朴素、日夜劳作,可是依旧十分贫穷,这都是因为旧社会的地主和恶霸剥削劳动人民、巧取豪夺、放高利贷导致的。
本来罗昌秀家里的庄稼长得很好,但因为地主罗锡联看上了罗昌秀和她家的地皮,就指使爪牙带着一帮土匪偷袭了罗昌秀家,将她家里的粮食、种子一抢而空,之后又纵火烧毁了她家的茅草屋。
罗锡联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逼迫罗昌秀一家借高利贷,果不其然,罗昌秀的父亲因为欠了地主两块大洋,在驴打滚一样的高利贷之下,很快变成了三十二块。
那个年代,这么大一笔债务根本就还不上,罗昌秀家被迫卖了地,罗昌秀和她的哥哥,也被抵到地主家为奴。
可是罗昌秀并没有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常年饱受鞭打和折磨,最终,罗昌秀和哥哥不堪忍受地主家的毒打与侮辱,跑回了家。
但是罗锡联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带着地痞来到罗昌秀家,将他们二人打的昏厥才停手离去,罗锡联以为将二人打死了,之后没再来过罗昌秀家。
可他们二人其实没有死,兄妹二人就这样上了断头山,罗昌秀的哥哥后来下过山,被罗锡联发现后只得背井离乡逃去云南,而罗昌秀凭着惊人的毅力,在山上生活了十七年。
在这个瘴气遍布、猛兽成群、阴气森森的深山老林里,罗昌秀选择了两个山洞作为居住地点,她靠喝山泉水、采野果野菜充饥,夏天时储存食物,冬天时像动物一样冬眠。
即便是这样的野人生活,罗昌秀也认为比面对害死她家人的地主要好,即便没有衣服穿,用藤树做裙子、风吹日晒,像野人一样生活了十几年,她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往。
1956年,罗昌秀被当地的居民发现,热心的群众把她救回了家,可是年仅33岁的她已经是满头白发,这与故事中的喜儿惊人地一致。
《白毛女》的影视作品此时已在全国各地上映,白毛女成了家喻户晓的影视人物,而当罗昌秀的故事被报导出来之后,人们把对喜儿的关爱全都倾注到了罗昌秀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
1958年,陈毅副总理亲自看望了罗昌秀,而罗昌秀因为与世隔绝17年,有着非同凡人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很快被选为宜宾县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代表。
后来的罗昌秀结婚了,生下了一儿一女,她的儿子文关怀后来长大参军,在部队表现非常优越,晚年的罗昌秀生活非常幸福,当地政府对她的生活也很关心,逢年过节都会有领导去看望她。
罗昌秀于2002年年底去世,走完了她八十岁的人生。
中央电视台曾经两次到宜宾采访罗昌秀,还拍摄了电视专题片《真实的白毛女》,这套纪录片与歌舞剧《白毛女》、电影《白毛女》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珍贵回忆,同时也给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观众们带来了感慨和欣慰。
而“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文学创作,经由罗昌秀的真实故事传播,更加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时代主题。
是白毛女还是白毛仙姑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晋察冀地区一直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晋察冀日报》的李满天给身在延安的负责文艺工作的周扬寄去了自己创作的《白毛女人》小说。
这是白毛女的故事第一次变成文学作品,李满天本来打算写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但后来这个报告文学改写成了小说,最后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最初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晋察冀某地,有一个白发白身、通体雪白、晚上在山间奔驰的白毛仙姑,因为很灵验,所以村民们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供。
可是,这件事情越闹越大,我党的政策是教导人民学习先进文化,破除封建迷信,于是在解放战士的侦查下,最终发现一个人,住在山洞里,她就是拿走贡品的白毛仙姑。
经过政委的调查,才发现她是一个佃农的女儿,她家被地主逼债到家破人亡,还受到了地主儿子的侮辱,最终不堪凌辱,逃到深山老林,常年以贡品为生。
因为住在山洞里不见阳光,常年没有吃过盐的她,身上竟然长出了白毛,土改后,她控诉了地主的罪行,成为了女主人。
这就是李满天《白毛女人》的一手资料,而此时的延安,正处在文艺革新的历史关头,毛主席提出,文艺要与工农兵群众结合。
周扬在看到《白毛女人》这篇小说之后,指示手下的文艺工作者们根据此创作歌剧《白毛女》,最终《白毛女》首演大获成功。
由于彼时的延安汇聚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进步青年与文艺工作者,《白毛女》的演出成为当时的文化盛事,不仅风靡解放区,在国统区也上了报纸。
《白毛女》因此成为解放区的文艺标志。
而在《白毛女》风靡全国的同时,大家相信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就住在深山老林当中,甚至有的人传说白毛仙姑就在山西。
可直到四川罗昌秀的出现,人们才感觉到阶级压迫是无处不在的,即便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大家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推翻土豪劣绅的极端剥削,过上再也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生活。
《白毛女》歌剧以八场两幕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又以极强的舞台渲染力深刻批判了吃人的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通过歌剧演唱的方式将强烈的浪漫主义与我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到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元素。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时,毛主席与党中央领导人一起观看了演出,毛主席深受感动并为之落泪,而《白毛女》在改革开放之后,还走进了中学教材,在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戏剧单元,选取了《白毛女》第一幕的前两场。
遗憾的是,2007年教材改版当中,《白毛女》退出了中学语文课本。
不同版本的白毛女
在《白毛女》故事中,黄世仁想方设法地想得到喜儿,是因为喜儿美貌过人,黄世仁见色起意,而现实中的白毛女罗昌秀则是因为家里有一块肥沃的耕地被罗锡联看上,进而通过卑劣的手段获得,罗昌秀家也因此而无法生活。
显然,罗锡联是见财起意,而黄世仁是想色利双收,这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尤其是在罗昌秀为奴为婢之后,遭受了像喜儿一样的毒打、侮辱等非人待遇,而她们都宁愿逃到深山老林,也不愿与地主恶霸为伍。
当时的旧社会有亿万的农民,或多或少都过着这样的日子。
《白毛女》歌剧主要以北方民间音乐为主,在北方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度,而为了让全国各地人民都能看上《白毛女》的故事,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把白毛女的故事搬上大荧幕。
这部电影使得歌剧《白毛女》更加地家喻户晓。
而电影《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田华,因为电影的巨大成功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电影中田华表演头发变白的魔幻场景时,痛苦交加、仰天长啸,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这一深刻的批判呈现在了大荧幕上。
此时的田华还只是一个新人,因为特殊的形象与喜儿非常贴合,被导演看中,之后她更是出演了《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解放海南岛》中的渔家小妹等众多影视形象。
另一个版本的白毛女王昆,是歌剧版《白毛女》的首位出演者,作为从抗战烽火中走出来的歌唱艺术家,她的那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至今仍是老唱片中的经典选段。
当年十九岁的王昆,就成功扮演了第一个喜儿,借由该剧,她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建国以后,王昆担任东方歌舞团主任,还参演了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培养了众多歌唱艺术家,是众多喜儿扮演者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的白毛女,就是由上海芭蕾舞团排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它是当年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剧中的喜儿由舞蹈演员蔡国英、茅惠芳、顾峡美和石钟琴共同饰演。
这些版本的白毛女,都因为戏里的喜儿而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通过她们对人物的演绎和塑造,将喜儿这一角色的影响力永远定格。
一代一代的人可怜喜儿,希望通过神化的白毛女来表达对旧社会的不满,表达对代表旧社会的黄世仁不择手段用债务套住穷人的不满,表达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与邪恶,表达不公平的制度对人的压迫。
所以,我们了解白毛女的故事,就是为了不忘记阶级斗争,这样才能永远守住今天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参考文献:
宜宾“白毛女”的悲喜人生,宜宾档案馆,《宜宾日报》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