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这中秋节,跟从前真是不一般了。你若去街边小铺子里站一站,十有八九能听见店主叹气:“自打去年中秋起,这礼盒就卖不动喽!今年更是艰难。”
“灵兽传媒”上还瞧见一桩新鲜事:湖南有位在星巴克兼职的大学生诉苦,说店里定了销售任务,逼得他自个儿垫钱买了十五盒月饼,将近三千块钱——这叫什么事儿!
虽说大商场仍放出风声,说月饼礼盒卖得红火,可寻常巷陌里的小店、老百姓家,对这些华而不实的盒子,早不那么热衷了。
怎地连过节的仪式感也淡了呢?这中秋,究竟该如何过才是?
01
忆往昔,“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有个胖娃娃”,那是上世纪回娘家的光景。
那时的鸡鸭可金贵,多是自家省吃俭用养了大半年,专留着过节孝敬老人的。
后来光景稍好些,女人回娘家,除了提猪肉,还会捎上几件新衣。东西越贵重,团聚的气氛便越发热烈。
再往后,变成女人与丈夫一道,开车回门。
车刚停稳,左邻右舍便围上来,一边打听车价,一边瞧后备箱里装了什么——女人的脸上,顿时添了光彩。
随着年月流转,如今不少小夫妻,中秋先在娘家吃顿团圆饭,又驱车赶往婆家再聚。交通便宜了,荷包鼓了,节日自然也热闹。
可近两年,忽觉节味也冷清了下来。
那些外来的洋节,如光棍节、情人节,渐渐无人提起。
连传统佳节也变了味——如今过节,讲究的是节俭、便利。
前几日与老友闲谈。
他女儿嫁到广州,已生儿育女。
老友道:“今年中秋,闺女不回来了,我也不愿她奔波。一来一去花费不小,路上还堵。年轻人赚几个钱不易,何必虚耗?”
转身,他却收到女儿网购寄来的月饼。
您瞧,这岂不是把路费换成了节礼?也不知这般是好是歹,总归是“会算计”了。
我身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打算等中秋过了,再去超市买几个月饼,还不要包装的。
年年节后,总有一批月饼剩下,价钱却只剩节前一半,甚至更低。
不过几日功夫,同样的东西,价若云泥——何必赶那时髦,多花冤枉钱?
如今年轻人挣钱不易,连老人也受了影响。不少退休的,也开始省吃俭用,想着攒些余钱,替儿女分担房贷家计。
02
诸君莫被那些自媒体唬了——什么“月入过万”、“存款几十万”,多半是管中窥豹。
世间终究是平常人多。
咱们就依着平常人的活法,过这中秋,便是正理。
舍了那层面子,您会发觉,节日的实惠就来了。
不知您可曾见过这般情景:一些老人平日无人问津,过得清苦。一到年节,子女们忽而齐至,鸡鸭鱼肉堆满屋。老人吃不完,只好任其糟蹋。
老人难免埋怨:“这算什么孝顺?这样的儿女,不如没有。”
聪明的老人,早和子女商量妥了:“往后过节,谁买什么、谁下厨,都统筹好,半点不浪费。”
不买东西的,就直接封个红包。老人平日也好贴补。
如此,节日的虚耗没了,大家的花销自然也少了。
什么仪式感,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咱们过的终究是自己的日子,钱要使在刀刃上,才能细水长流。
转变心思便知——节俭,才是最大的体面。
一个节日便耗费五六千,想着都肉疼。多少小夫妻,一月进项还不到五千呢。
当下光景,不少人家反倒兴起“反向攀比”——同样是逛街购物,谁花钱最少、买得最实用,谁才最本事。
一条裙子,你买名牌花两三千;我寻个款式相仿的非名牌,才五六百——谁也不比谁矮半分。
车子也不比了,家家都有,不稀罕。车终归回归本真,不过代步而已。
开三轮的,不见得就比开四轮的低一等。
尤其在乡间,三轮车能下地头,反倒比小车更方便。
再说如今网络通达,团聚也有了新法子。
多少人家时兴“云上过节”——一家人视频送祝福、发红包,照样其乐融融。
想要表心意,网上下单,对方就能收到礼物。
除了春节,或许整年都不必特意聚在一起吃饭。
也有些老人,专挑交通淡季去儿女家住一段。既省了开销,也免了子女请假奔波之苦。
03
古人有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满是怅惘。
而今我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反倒成了常态。
平日精打细算,过节却大手大脚——这习气真该改改了。
收入不丰时,把用度减些,日子照样能过得年年有余。
平日团聚也好,节日团聚也罢,只要一家和睦,手头宽裕,便是一样的。
如今啊,谁打肿脸充胖子,倒要惹人笑话;谁把简朴日子过得自在,才真值得称赞。
日子终究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咱们自家心安理得,便是最好的节了。
编辑:云上人
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