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胡德·奥尔默特,以色列前总理,一个名字在以色列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故事不光跟以色列挂钩,还跟中国东北的哈尔滨有扯不断的关系。2007年他访华时,直言自己是“半个哈尔滨人”,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是他家族跟哈尔滨几十年的渊源。
家族背景:从俄罗斯到哈尔滨的逃难之路
奥尔默特的家族故事,得从他爷爷那辈说起。他爷爷叫J.J.奥尔默特,出生在俄罗斯。20世纪初,欧洲的反犹浪潮特别严重,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那边乱成一团,很多犹太人活不下去了,只能跑。J.J.奥尔默特就是这波逃难大军里的一员。他没往西边跑,而是往东,跑到了中国东北的哈尔滨。
为啥是哈尔滨?那时候哈尔滨可不是个普通小城。中东铁路修起来以后,这地方成了个大杂烩,俄罗斯人、犹太人、中国人、日本人,啥人都有。特别是20世纪初,大批犹太人从俄罗斯逃过来,哈尔滨成了他们的避风港。J.J.奥尔默特到了这儿,安定下来,开始做生意。具体的买卖是啥,没太多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哈尔滨扎下了根,一直待到1941年去世,死后葬在哈尔滨郊外的黄山犹太墓地。
J.J.奥尔默特在哈尔滨生儿育女,他的儿子莫迪凯·奥尔默特,也就是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父亲,就出生在这儿。莫迪凯打小在哈尔滨长大,中文说得贼溜,毕竟那时候哈尔滨的犹太社区跟本地人打交道少不了中文。他不光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还成了个有想法的人,后来搞了个叫“贝塔”的组织。这“贝塔”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目标是给犹太人建个自己的国家。莫迪凯在哈尔滨的时候,就一心扑在这上面。
不过,哈尔滨再好,也不是长久之地。1933年,莫迪凯带着老婆贝拉,收拾行李,去了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也就是后来的以色列。那时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越来越火,很多人觉得该回“应许之地”了。莫迪凯这一走,算是把家族的根从哈尔滨移到了中东,但他小时候在哈尔滨的日子,留在了记忆里,后来也传给了他的儿子埃胡德。
奥尔默特的童年:哈尔滨故事的种子
1945年9月30日,埃胡德·奥尔默特出生在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比尼亚米纳。这地方是个小村子,挺安静的,跟哈尔滨那种大城市没法比。他爸莫迪凯和妈贝拉,到了巴勒斯坦以后,继续过日子,靠着之前的积累和信念支撑着。
奥尔默特小时候,家里没少聊哈尔滨的事儿。他爸老跟他说起那座东北城市,说那儿冬天多冷,夏天多热闹,还有犹太人怎么在那儿做生意、建学校、过日子。这些故事在小奥尔默特心里种下了种子,让他老觉得哈尔滨跟自己有种特别的联系。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离开哈尔滨,但他听着这些回忆,就觉得自己跟那地方沾亲带故。后来他自己也说过:“我是半个哈尔滨人。”这话听着挺随意,但其实是他对自己身世的一种认同。
学业和早年经历:从军营到新闻桌
奥尔默特长大后,脑子挺好使,考进了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这学校在以色列那是顶尖的,他在那儿学了心理学、哲学和法律,最后拿了个学士学位和法学学士学位。学这些东西,可见他不光会读书,还挺会琢磨人性和社会。
大学毕业后,他没直接跑去当律师,而是去当兵了。那时候以色列跟周围国家关系紧张,服兵役是硬性要求。奥尔默特进了戈兰尼步兵旅,这部队在以色列军里挺有名,打仗特硬。可惜他在部队里受了伤,没能干满就退役了。这伤具体咋来的,没细说,但肯定不轻,断了他在军营的路。
退役后,他没闲着,转行做了军事记者。这工作挺适合他,一来他有文化底子,二来他在部队混过,知道内情。他写的东西接地气,能说到读者心里去。这段经历也给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了基础,毕竟干记者得会说话、会观察,这些在政坛上都用得上。
1973年,奥尔默特28岁那年,跑去竞选以色列议会议员,结果真选上了。那时候他年纪轻轻,是议会里最小的议员,一下子就出了名。他在议会里干得不错,脑子活,嘴皮子利索,慢慢在政坛站稳了脚。
到了1988年,他更进一步,当上了以色列卫生部长。这位置不算顶尖,但管的事儿不少,像医院、医保这些,跟老百姓生活贴得近。他干得还行,没出啥大乱子,也没特别惊艳的表现,算是平稳过渡。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1993年当上耶路撒冷市长。耶路撒冷这地方特殊,犹太人、阿拉伯人、基督徒挤一块儿,啥事儿都敏感。奥尔默特当市长那几年,推了不少项目,比如修路、建学校,想让城市更现代化。不过他也惹了争议,有人觉得他偏向犹太人,忽略了阿拉伯社区的需求。但不管咋说,他在耶路撒冷干了10年,2003年才卸任,这份资历让他在政坛的分量更重了。
总理之路:从副手到掌舵人
2003年,奥尔默特被任命为副总理,还管着工业、贸易和劳工部。这时候的总理是阿里埃尔·沙龙,一个硬派老将。奥尔默特跟沙龙搭档,算是副手,但野心不小。他在副总理位子上干了几年,攒了不少人脉和经验。
2006年,机会来了。沙龙突发中风,彻底退出政坛,奥尔默特顺势接了代理总理的位子。同年,他正式当上以色列第12任总理。这对他来说是高光时刻,但也压力山大。那时候以色列跟巴勒斯坦冲突不断,国内经济也不咋样,他得一肩挑起。
当总理那几年,他干了些大事,比如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这仗打得挺惨,死了不少人,最后也没啥大胜,国内骂声一片。还有跟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他试着推一把,但也没谈出啥结果。总的来说,他当总理不算特别成功,但也不至于一塌糊涂。
奥尔默特跟哈尔滨的联系,不光是家族历史,他自己也真往那儿跑过。2004年6月,他特意去了趟哈尔滨,祭拜爷爷J.J.奥尔默特的墓。那次他挺感慨,说哈尔滨当年收留了那么多犹太人,给了他们活路,他得来谢谢这座城市。
2007年1月,他当总理的时候访华,又提了想去哈尔滨的事儿,还说了那句“我是半个哈尔滨人”。虽然那次行程没成行,但这话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他对哈尔滨有感情。他还顺手推了中以关系,签了好几个合作协议,说两国人民有历史纽带。这话不假,毕竟哈尔滨的犹太社区跟以色列的建立,还真有点渊源。
可惜,奥尔默特的总理生涯没善终。2008年,他被曝出好几个腐败案子,最出名的是“圣地”住宅项目,说他收了开发商的钱,干了些违规的事儿。丑闻一出,他顶不住压力,辞了总理。
辞职没完事儿,官司接连不断。2014年,法院判他收受贿赂,定了6年刑,后来减到18个月。2016年,他真进了监狱,成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坐牢的前总理。2017年,他提前出来,但名声已经臭了。
不过,哪怕政治上翻了船,他对哈尔滨的感情没变。出狱后,他偶尔接受采访,还会提到哈尔滨,说那是家族的根。可见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有那份念想。
出狱后,奥尔默特没再掺和政坛,过起了低调日子。他偶尔在电视上点评时事,发表点看法,但大部分时间都挺安静。毕竟折腾了那么多年,他也累了。现在的他,估计就是想安安稳稳过完下半辈子。
埃胡德·奥尔默特这辈子,挺戏剧性的。从哈尔滨逃难的后代,到以色列总理,再到因为腐败坐牢,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他跟哈尔滨的联系,是家族历史,也是个人情怀。那句“我是半个哈尔滨人”,听着简单,但背后是几代人的颠沛流离和对过去的惦念。
他政治上不算啥正面典型,贪腐的事儿抹不掉,但抛开这些,他对哈尔滨的那份感情,还是挺真挚的。你咋看这个人?欢迎聊聊你的想法。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