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与死亡的关系被发现!证实:这样的体重最长寿,你达标了吗?

阳光明媚的早晨,65岁的王大妈一边在社区小广场遛弯,一边和邻居们有说有笑。然而,她最近却常被一句“你瘦得真健康啊”绊住了心思。其实,王大妈内心并不确定,瘦一点,真有那么好吗?

就在不久前的例行体检中,医生看到她的体重指数(BMI)后,微微皱了下眉头:“太轻或太重都不是好事,健康体重才是关键。”这一句话,让在场的几位邻居都陷入了沉思。

体重与寿命到底是什么关系?达到什么标准,才算真正的“长寿体重”?医生的提醒,科学的新发现,远比大家想象的“多吃少吃”更深刻。很多人自认为健康体重,其实远未达标,那你,是否也在忽视这个重要信号?

体重多少最健康?专家这样说

很多人以为,体重越轻,身体越苗条就越健康,甚至主动追求“骨感”的身材。但事实上,“过轻”与“过重”都暗藏危险

权威的中华医学会指出,BMI(体重指数)是衡量肥胖和健康体重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普遍采用的BMI计算公式是:体重(kg)÷身高(m²)

哈佛医学院2019年一项涉及34万人、长达15年追踪的研究发现,BMI指数在22-25之间的人群,死亡风险最低,平均寿命最长。相较之下,BMI低于18.5者,死亡率升高26%;高于30则升高了32%

原因很简单:体重过低,可能提示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体重过高则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最健康体重”绝非一味追求瘦,而是要控制在合适的区间。

达到健康体重,寿命或有这3个惊人变化

坚持保持BMI在22-25之间,身体会出现哪些积极变化?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数据总结出3大益处,或许正是“长寿”的秘诀。

心脑血管风险显著降低。对比数据显示,BMI控制在22-25人群心梗、脑卒中等重大疾病发生率比超重人群低37.4%。这是因为健康体重有助于维持血脂、血压的平稳。

糖代谢更顺畅。肥胖或体重过低都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适当体重让血糖更平稳。长三角老年慢病管理队列研究发现,BMI适宜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仅为4.2%,远低于超重及偏瘦群体。

免疫力增强、老年疾病远离。体重过轻时,营养素及蛋白质摄入受限,会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协和医院营养科的监测数据显示,达标体重老年人感冒发病率比过瘦者低约28%

这些转变隐匿但重要。真正的健康体重,并不体现在“瘦得漂亮”,而是让你悄无声息地变得比同龄人更“耐摔”更长寿,告别大起大落的疾病风险。

怎样达标?做到这4点,科学靠谱

要让体重保持在最健康区间,并不意味着节食或疯狂减肥,更不能放纵自己任由体重无限上升。做到这4点,远比你想象的简单有效。

饮食均衡,控制总能量摄入。每餐兼顾蛋白质、复合碳水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高脂快餐。成年人日均能量摄入普通体力劳动人群为1800-2200千卡,远离暴饮暴食。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中华医学会运动与健康分会建议: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力度以“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行均可。

关注腰围,同步监测BMI。腹部脂肪堆积(中心性肥胖)比单纯体重更危险。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最理想。

定期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调整。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BMI、血压、血脂、血糖等重要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体重指数与死亡风险:中国人群随访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BMI体重分类标准

《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报告》201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养生   体重   关系   发现   健康   人群   长寿   指数   风险   肥胖   哈佛   腰围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