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4月以来,网上的热点新闻就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小米汽车爆炸,再到如今的美国疯狂加税,每件事都令人咂舌。
但在这些热度话题之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闻,更令人震惊不已......
在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国有三位亿万富翁接连去世。
要知道,他们三个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最高级别的富豪。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去世的三个人中,有一位更是让李嘉诚损失了高达165亿!
3月29日,菲律宾赫赫有名的 “钢铁大王” 郭从愿,与其司机在菲律宾布拉干省参加完一场餐会后,在返程途中遭到一伙不法分子的绑架。
绑匪多次向家属勒索赎金,家属在绝望中分三次共支付了2.1亿比索(约合26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赎金。
郭从愿的家人们满心以为,只要交了钱,就能换回亲人的平安,但希望在4月8日那天开始破碎。
4月8日,郭从愿的汽车,在大马尼拉区奎松市巴哈伊托罗社区神学院路被发现。目击者称,有两名穿连帽衫的男子弃车离开。
看到这辆空荡荡的车,家属们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每个人。
到了4月9日,噩耗传来。郭从愿及其司机的遗体,在黎刹省罗德里格斯的一处草丛内被发现。
两人的尸体被残忍地装在尼龙袋中,头部被胶带层层缠绕,脸部布满伤痕瘀青,模样惨不忍睹。
法医初步判断,二人死前疑似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有迹象表明,他们是被勒死的。
这一消息传出,整个菲律宾商界都为之震惊。
要知道郭从愿可是菲律宾“Elison Steel”公司的老板,被誉为菲律宾“钢铁大王”,绑匪竟然敢对如此高地位的人下次毒手。
郭从愿祖籍是福建泉州,他28岁时就背井离乡,远赴菲律宾打拼。
初到异国,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市场陌生,重重困难像高山般横亘在他面前,可他就像一只羽翼未丰却心怀蓝天的小鸟,毅然投身商海。
1990 年,郭从愿白手起家,创建了自己的钢铁贸易公司。
创业初期,他凡事亲力亲为,白天跑市场谈业务,夜晚研究行业趋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钢材的型号、价格和客户需求。
在一次次的市场波动中,他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过人的胆识,带领公司挺过难关,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菲律宾钢铁行业的知名企业。
郭从愿不仅是商界巨擘,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慈善家。
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累计向家乡捐款超2000万元,用于建设学校、修缮道路、改善医疗设施等福利事业。
他的善举,让当地华人和菲律宾民众都对他尊敬有加,大家提起他,总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 “有情有义的中国企业家” 。
这场悲剧发生后,人们在痛惜之余,也更加期待警方能早日将绑匪绳之以法,给这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一个公道。
除了郭从愿之外,下一位亿万富翁的离去,也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3月17日,香港 “四大家族” 之一掌门人、素有 “地产大亨”“亚洲股神” 之称的李兆基与世长辞,享年97岁。
消息传出,网络瞬间被悼念的浪潮淹没,各界人士纷纷追忆这位传奇人物。
回望李兆基的一生,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
1928年,他出生于商人世家,6岁便进入家族金铺学艺,12岁已精通看金、化金等技术,被赞为 “黄金奇才”。
1948 年,20岁的他怀揣1000港币闯荡香港。凭借外汇和黄金交易掘得第一桶金,后又在五金、进出口贸易领域积累财富。
1958 年,李兆基进军房地产,创立永业公司,并以 “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 的创新模式,改写香港购房历史。
随后,他又与郭得胜、冯景禧创立恒基兆业,将业务拓展至多领域。
凭借敏锐眼光与果敢决策,使公司成为地产界巨头,还在股市赢得 “亚洲股神” 称号,1995 - 1997 年连续三年登顶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在李兆基的传奇生涯中,与李嘉诚的 “世纪之争” 最为人津津乐道。
当时,李嘉诚欲强制收购美丽华酒店,关键时刻,酒店股东儿子不愿祖业被拆,向李兆基求助。
李兆基果断出手,以雷霆之势加入战局,最终让李嘉诚的收购计划落空,还令其损失150亿。
除了商业成就,李兆基在慈善领域同样不遗余力,医疗、教育、救灾处处都有他慷慨解囊的身影。
如今,李兆基离世,香港四大家族仅剩李嘉诚,曾经辉煌的商业时代逐渐走向尾声......
4月1日,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梁希森的出殡现场人山人海,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赶来送行,甚至有60华里外的人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周边村子的村民更是成群结队。
当时,出殡附近的整条街都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现场气氛庄重而肃穆。
那么,为何那么多人给梁希森来送行?民众们为何对他如此不舍?
这一切,还要从梁希森的出身说起。
1955 年,梁希森出生在山东乐陵的贫困家庭,仅读一年小学便辍学。年幼的他,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沿街乞讨。
13岁时,他成为打铁学徒,抡锤、淬火,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凭借勤奋,他被提拔为沧州锻造厂车间主任。
对多数人来说,这是个很荣誉的岗位,但他却不安于现状,在20多岁毅然踏上了创业之路。
1980年,梁希森用学徒时攒下的1万元与朋友合开面粉厂,当年净赚三四万元。随后他又转战调料、毛巾、五金等各个领域,最终组建装修工程队进军房地产。
1996年,他带领施工队承接了北京玫瑰园别墅项目。可在垫了大概7000万块钱后,便突然遭遇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面对烂尾危机,他大胆“豪赌”,继续追加投资,申请项目破产后竞拍接盘,最终因北京市叫停别墅审批而“捡漏”成功。
玫瑰园别墅的稀缺性,让他在楼市回暖中身价飙升至20亿元,跻身胡润富豪榜百强。
值得一提的是,梁希森在事后,并没有在房地产领域继续发展,而是回到了家乡,开始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实验”。
他把先后开办面粉厂、毛巾厂、装修公司等积累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马铃薯育种上来。
2023年,他研发的耐盐碱马铃薯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进入太空。这一突破不仅是农业科技的里程碑,更彰显了他的家国情怀。
在家乡乐陵,梁希森更是人人称赞的 “大善人”。
他投资4200万为村民建联排别墅,累计投入40亿改造家乡,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
梁希森用行动证明,从乞丐到富豪,再到农业科学家,只要心怀梦想与责任,人生就能书写出震撼人心的传奇篇章。
而出殡时,挽联 “实业报国”,也正是对他跌宕起伏,又充满热血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30天内三位亿万富豪的离去,不仅是商业界的重大损失,更让我们看到命运的无常。
他们用一生书写传奇,留下的商业智慧与家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也让我们对生命与奋斗有了更深的思考。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极目新闻】【九派新闻】【澎湃新闻】【人民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