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推迟后,两大财团瓜分长和港口?港澳办发声,呼吁李嘉诚清醒

长和交易推迟后,两大财团要一同瓜分港口,关键时刻,港澳办再发声,呼吁李嘉诚保持清醒。那么,长和交易如今现状如何?港澳办的表态又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4月14日,香港多家权威媒体披露了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港口交易的细节,这笔涉及43个港口、总金额达227.65亿美元的交易,因牵涉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的控制权争议,成为中美地缘博弈的焦点。

根据长和3月初发布的公告,交易买方为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成员包括贝莱德、全球基础设施合伙公司GIP、以及意大利阿彭提家族控制的码头投资公司TiL。最新披露的细节显示,交易完成后,阿彭提家族将实际掌控43个港口的所有权,而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将由贝莱德子公司GIP持有51%的股权,TiL则持有剩余49%。尽管巴拿马港口仅占交易总价值的4%,但其战略地位不可忽视: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约5%的海运贸易,中国超20%的进出口货物经此运输。

事实上,意大利阿彭提家族与长和的合作早有渊源,TiL母公司地中海航运集团由阿彭提家族创立,其子曾公开表示对长和港口管理团队的认可,并称交易完成后将整合运营资源。而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则试图通过控股巴拿马港口扩大对全球航运网络的影响力。这种“分工”看似平衡,但背后暗藏风险:若美国资本通过贝莱德深度介入港口运营,可能以“安全检查”“环保审查”等名义,对中国货船施加限制,威胁中国供应链安全。

正因如此,3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表示,“已注意到这笔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强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审查的启动不仅基于反垄断考量,更因港口资产涉及国家安全。

事实上,从长和的“犹豫”中也不难看出,此次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要知道,近年来,李嘉诚家族逐步减持内地和香港资产,转向欧美市场,此举本身就被质疑为“规避风险”或“战略转移”。再加上港口交易触及地缘政治红线。港澳办官网3月中旬转载《大公报》评论文章,呼吁企业“莫天真,勿糊涂”,强调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必须“站稳立场”。

在此基础上,4月15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国家安全教育日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美国对香港的遏制“无所不用其极”,并警告“出卖国家利益者必将背负历史骂名”,更是进一步对李嘉诚的“警醒”。

夏宝龙强调,香港企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在涉及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的事务上,不能仅以商业利益作为唯一考量标准。毕竟,卖港口不是卖一栋楼,也不是转让一个品牌,而是涉及全球物流命脉、战略通道的重大事项,尤其是贝莱德这样一家被广泛视为与美国官方关系密切的资本机构,其在港口收购中的主导地位,不能不让人警惕。

而这也是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港口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命门”,一旦关键资产被不对称控制,将对国家航运安全、贸易安全构成长期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这类交易更容易被解读为一种“布局”,其后果远非账面上的数百亿美元交易金额所能衡量。

至于后续,目前来看,交易推迟后,长和并未放弃推进,摩根大通报告指出,交易独家磋商期可延至7月27日,未来可能通过修改协议条款,如减少贝莱德持股比例,或拆分出售港口降低政治敏感性。

对长和而言,交易既是套现机会,也是信誉考验——若彻底取消交易,需支付高达23亿美元的违约金,且可能损害国际商业信誉;若强行推进,则面临供应链断裂、融资受限等长期风险。如今,李嘉诚试图通过“技术性调整”,即引入第三方资本缓和矛盾,但效果存疑。总的来说,港口交易的命运,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企业面临的复杂挑战——商业决策虽需追求利润,但若损害国家利益,终将难以为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港澳办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港口   中美   财团   香港   美国   航运   清醒   家族   风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