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国家政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预演。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们熟知的人是毛泽东主席,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位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的巾帼英雄。
1930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通告。在这个通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统一领导全国各地苏维埃区域斗争的构想。
此后,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筹备工作。
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沟通了全国苏维埃区域和各地红军之间的联系,并动员全苏区的军民,为建立苏维埃全国政权,进行斗争。
9月,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讨论决定了第一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条例,以及准备提交大会的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经济政策和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等草案。
此外,在这次会议上,还决定把“一苏大”的会址,选在红一方面军活动的江西苏区。
这年秋天,受中共中央派遣,王叔振和爱人刘伯坚来到江西,进入了中央苏区。
来到中央苏区后,刘伯坚担任了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朱德总司令工作;而王叔振则被分配搞妇女工作。
1931年1月,在江西宁都小布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之后又迁到瑞金叶坪。
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后,在中共中央的委托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承担了选举与会代表、酝酿确定苏维埃中央政府组成人员名单、起草文件、制定法规、确定具体会址和会期等筹备工作。
2月,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被确定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候选人,并将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共产国际,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准。
3月,在忙碌工作的时候,王叔振生下了她和丈夫刘伯坚的第三个孩子。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王叔振和刘伯坚无法照顾新生的儿子,只得将忍痛将儿子过养给了闽西新泉县芷溪乡的一位妇女。这位妇女的名字,叫做秋满菊,是黄家的媳妇儿。
在将儿子交给秋满菊的时候,王叔振特意留下了一封书信。在这封信里,王叔振写道:
“刘门王氏生下小儿名叫熊生,今送给黄家抚养成人,长大在黄家承先启后。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记,仍要继承我等志愿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的光荣。特留数语,以作纪念。母王叔振字。公历1931年4月16日写于闽西芷溪。”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得出来,王叔振和刘伯坚希望儿子将来可以孝顺收养他的父母,继承他们的革命志向。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苏区中央局在6月决定将“一苏大”大会的召开日期,定在了11月7日,并将这个日期上报给了中共中央。
10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一苏大”的召开日期。
11月7日,在瑞金叶坪,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当时,来自中央苏区、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苏区的代表,以及红军、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工会的610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此外,还有来自越南和朝鲜的来宾,也应邀出席了“一苏大”。
会上,毛主席代表苏区中央局,作了《政治问题报告》。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
另外,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毛泽东为主席,王叔振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
王叔振,1906年出生,陕西三原人,原名王淑贞。14岁时,王叔振考入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王叔振参加了西安学生及各界群众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太平洋会议的游行示威。
后来,王叔振多次参加爱国斗争和中共党团组织领导的宣传活动和救济工作,得到了冯玉祥的赞赏。
1927年4月,王叔振与在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总政治部担任部长的共产党员刘伯坚,喜结连理。
由于王叔振和刘伯坚都是西北军中的优秀人物,两人的婚礼在中山军事学校礼堂举行。婚礼当天,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杨虎城、吉鸿昌、续范亭和邓小平等人来到现场,对他们的结合,表达了祝贺之情。
婚后,在丈夫刘伯坚的介绍下,王叔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月,在中共中央秘书长周恩来的指示下,王叔振和丈夫刘伯坚来到上海,参加了革命工作。
1930年,受党组织委派,王叔振和丈夫刘伯坚来到江西,在中央苏区参加了工作。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王叔振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令所有人都非常兴奋。当时,毛主席还写下了一份题词,其内容为:
“苏维埃为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还决定将瑞金改名为“瑞京”,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
1932年,在毛主席遭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排挤和打击后,王叔振也被调离了中央政府的工作,前往闽西新泉县,担任了县委书记。
在王叔振的领导下,新泉县在突击扩大红军和经济动员、妇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表扬。
此外,新泉县也被《红色中华》报多次报道,并发出了“学习新泉县工作的经验”的号召。
1934年,王叔振奉命回到瑞金,担任了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长。
任职期间,王叔振撰写的稿件,多次发表在《红色中华》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然而,中央红军由于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不得不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后,王叔振和丈夫刘伯坚被被留在了中央苏区,继续坚持斗争。那时候,王叔振等人在国民党的重兵围攻下,不得不进行转移。
当时,王叔振转移到了福建长汀。而她的丈夫刘伯坚则在江西作战时,为了掩护战友,在率部突围时左腿负伤,不幸被敌人俘虏,关押在大余监狱里。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被敌人杀害,年仅40岁。
牺牲前夕,刘伯坚给妻子王叔振写了一封遗书。在遗书中,刘伯坚写道:
“叔振同志: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然而,刘伯坚不知道的是,在他牺牲的同时,妻子王叔振也不幸惨死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屠刀下。这一年,刘伯坚年仅40岁,而王叔振也才29岁。
多年后,刘伯坚写的这封遗书,被辗转交到了周恩来的手中。建国后,周恩来总理还回忆道刘伯坚写给妻子王叔振的这封遗书。
当时,周恩来总理动情地说:“这些遗作,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里,流血牺牲的烈士给他的亲人的最完整的遗书。”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